大庆市林甸县水利建设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04.08.2015  13:09

人民网哈尔滨8月4日电(杨海全、通讯员姜龙)时下,正是稻苗孕穗期。在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一片片绿油油的稻苗煞是好看。县水务局副局长王庆海指着眼前的稻苗说:“这些就是水利建设中‘以稻治涝’的成果。”据王庆海介绍,林甸县现有水田种植面积达32.64万亩,分布在东兴乡、宏伟乡、三合乡、四季青镇、四合乡及新兴马场等6个乡镇场。

林甸地势低平,盐碱地多,有句打油诗这样形容:“盐碱地、涝洼塘,干种地、不打粮。”为促进农业增收,县水务局结合县域地质、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抓住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及北引扩建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探索出一条“以稻治涝”的新路。

据了解,仅去年,全县在推进以涝区为重点的水利工程修复建设过程中,清淤整治排水渠道15条、295公里,新建排水总干17.4公里,建设灌区雨水拦截工程7处,年可拦水600万立方米,可对3.2万亩水田进行补水。通过水毁工程修复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筑起主渠贯通、支渠畅通、“毛细血管”联通的排水网络,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良性循环。

此外,通过给村民算经济账,组织村民代表到附近水稻示范村“取经”,邀请农业专家现场释疑解惑等办法,也使农民转变了观念,纷纷对自家低洼地进行旱改水。以内涝灾害最严重的四季青镇为例,去年新增水田1.5万亩,水稻种植户接近900户,新改造的水田亩产近800斤、亩均收益达1200元,全镇农民水田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水利工程要克服自然条件的缺陷,就必须做好节水灌溉工作,保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王庆海说。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怎样做到“节水增粮”?最快捷的工程就是通过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王庆海表示,经过努力建设,去年以来,已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其中包括地埋式膜下滴灌、大型喷灌、管道移动式喷灌、绞盘式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今年目标则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47处,面积8.6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