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示范 科技养殖

12.09.2014  17:00

大户示范 科技养殖

———花溪区发展养殖产业富民小记

 

 

        周末,从花溪区驱车前往高坡苗族乡大洪村,沿路可见蓝瓦白墙的圈舍,一米来高的栅栏修建整齐,偶见颜色绚丽的土鸡在圈养场里觅食。正忙着修缮栅栏的村民李有明乐呵呵的说:“养土鸡好,不愁销路,逢腊月的时候价钱卖到二三十元一斤。上个月我卖了一批,价格每斤15元,一次收入一万多。现在养殖的人家特别多,这个价格也差不多,我这正打算天气凉一些再补充养一批过年卖个好价钱嘞!
大户与散养相结合,土鸡养殖成农民增收支柱
        李有明是大洪村九组村民,有着多年的养鸡经验,然而,由于规模不大,经济来源仅靠几亩地种植庄稼,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家5口人居住在不足100平方的瓦房里,虽善思好动,却是生活贫困。2013年,花溪区在该村实施生态草地鸡(土鸡)养殖项目,扶贫部门得知李有明的情况后将其作为养殖大户来扶持,投入1500只鸡苗,并按照圈舍每平方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修建了100多平方米的鸡舍。
        提起养鸡带来的好处,李有明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饲料养鸡不但肉质口感不高而且成本高,生态鸡只需要蔬菜、杂草养殖,1500只鸡只刚进的半个月每天需要200元左右的支出,平时玉米面拌蔬菜叶子就可以满足了,一般5个月左右时间就可以出栏,其间还有鸡蛋的收入,上门收购价土鸡蛋1-1.2元/枚,一只鸡平均重量在3斤左右,算下来比起种庄稼划算太多了。”如今,养殖规模扩大了,养殖场扩建了,李有明家的日子也变得红火了。原本不足100平方的地基上,正在修建新房,目前已花费了5万多元。
        不仅仅是李有明一家,仅就李有明所在的高坡乡大洪村九组,14户人家都养殖土鸡,大户户均养殖1500只,一般贫困户养殖100只,九组成了养鸡专业地,据李有明介绍,因为土鸡全生态养殖,肉质鲜美,经常有孟关、清镇、龙里一带的人慕名前来买土鸡,土鸡蛋,村组人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大洪村是花溪区发展土鸡项目致富的典范,目前花溪区已在孟关乡石龙村发展贫困农户71户,每户养殖120只共计8520只。燕楼乡旧盘村养殖发展贫困农户54户,每户养殖100只共计5400只。花溪土鸡产业已初具规模。眼下,花溪区扶贫办计划将土鸡与有高坡本地土鸡特色进行杂交,提高土鸡的生长速度、免疫力等,助推贫困农户快速致富。
科技化原生态养殖,黑毛猪销售开通微信平台
        黑毛猪是花溪区养殖又一特色名片产业。在花溪区扶贫办杨通帅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贵州自然资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穿过(迷雾)消毒室,一个“花园式”的养殖场展现在来人眼前,水泥大道将五栋修缮整齐的圈舍链接为一体,旁边的空地里还种植着蔬菜,据养殖场场主李有庆介绍,公司发展的每头黑毛猪从出生到成为商品猪需经过繁育、幼崽等五个过程,五栋圈舍就是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设置的。
        来到生产产房,保温床、自动饮水管道等高科技设施让人眼前一亮。在每头母猪的栅栏前都挂着一本档案,上面详细记载了母猪的交配时间、生产时间,每日食用的精料等情况。在商品猪养殖区,记者看到上百头黑毛猪正在一个颇似“运动场”的围栏里玩耍、嬉戏。李有庆说:“传统养殖是把猪都圈养起来,这样能够快速育肥,我们采用放养的方式,只有运动起来的生猪猪肉才能做到肥瘦均匀且肉质细腻,这也是我们的猪肉能够卖到好价钱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冬季青储(粮食)不足的问题,公司将饲养产生的粪便进行干粪分离,尿液通过自动浇灌装置喷灌公司种植的南瓜、蔬菜等作物,在实现产业循环的同时,解决了冬季青储(粮食)短缺的问题。
        在负责对外销售的办公室,几个工作人员对着电脑不时的输入一些数据,这些都是公司客户通过微信“自然之园”平台下的订单,每斤价格30元,然而每天依旧是供不应求。据李有庆介绍,公司按照不同部位将整猪分割并通过微信发布信息,客户可以微信订单公司送货上门。
        目前,公司每天销售量在3头左右,每头重约200斤。九月以后预计每天将增加到5头以满足客户需求。
        眼下,花溪区正谋划着在公司的带动下引导周边群众按照公司的养殖标准参与养殖,探索公司+农户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科技化的原生态养殖方式,在保证肉质又能提升养殖效益,探索微信平台销售,以此为切入点打开通往市场的渠道,利用科技,把传统的产业同现代时尚相结合,把花溪特色产业推向市场,推向餐桌。
        农旅结合,公寓式旅游蓄势待发
        花溪区是贵阳市著名的生态区。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陈毅元帅曾赋诗称赞花溪:“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近年来,花溪区旅游产业更是红红火火,有着“浪漫之都”的美称。然而,在距离市区数十公里的高寒山区,守着丰富的资源生源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位于贵阳市东南端的高坡乡就是其中之一。
        为改变此种现状,花溪区在实施产业的同时谋划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结合项目实施地自然资源优势实现农旅结合。高坡苗族乡确定了建设生态乡、旅游乡、民族文化乡的发展定位,拟定了《高坡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科技带动、旅游带动、文化带动、城镇带动”四大战略,将目光瞄准老年群体此类休闲度假游群体,着重挖掘当地“洞葬”、苗族“四月八”、苗族婚俗、射背牌、跳洞、斗牛、洞葬、悬棺、吃新节等民族风俗文化,结合科技原生态养殖,将养殖场打造成为可供观光体验的养殖小区,探索游客购买黑毛猪“点单宰杀”的方式,着重改善乡村食宿条件,引导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增收致富。
        今年,花溪区将高坡乡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来打造,高坡脚下的黔陶乡也在谋划着产业、旅游一体化。据旅游专家分析,花溪的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高寒山区,这些地方大多是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的所在,且气候相较市区更为清凉,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打造公寓式旅游就是结合此种优势吸引附近的游客,目标群体是老年休闲度假群体,只有游客留下了地方的经济才能发展,发展第三产业的群众才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