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农村客运村村通 助力群众奔小康

10.03.2015  18:09

农村客运村村通 助力群众奔小康

——大方县村村通客运工作扫描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10日电 “哪怕远在山旯旮,出门就把汽车搭,一块两块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到家!”兴隆乡菱角村村民杨开全高兴地念着顺口溜。

    为遏制黑车非法运营,解决群众出行难,特别是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大方县积通过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逐步建立安全完善、快捷便利的乡村道路体系,提升农村客运能力和水平,改善乡村出行条件,2014年3月在全县开通了以客运公司为载体的村至村、乡至村农村客运班线(村村通客运),为广大村民提供均等化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截至2014年底,全县已开通雨冲、百纳、星宿等18个乡镇、133个村、272辆(2345个座位)农村客运班车,全县建制村通客运比重达94%,逐步织密群众出行的安全网,有效解决了37.5万群众出行难问题。

     开启客运村村通 职能部门齐出动

    部门联动,建立机制。 一是建立了多部门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完善了委托乡镇实施运政、路政执法监管的农村客运“县管、乡包、村落实”的监管责任体系和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查勘的道路通行条件认定机制,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跑得起、留得住、能长远”。二是落实安全保障。加强对客运公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客车超载、超速行为;加强对客运车辆的车辆技术状况监督,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车辆不“带病”上路;加强对农村客运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学习。三是狠抓责任落实。层层落实工作职责,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考核落实到位,对安全工作不到位的企业,在质量信誉考核时将视为不合格。

    找准载体,分片推进。以客运公司为载体,分片开通农村客运。该县共有6家客运公司参与农村客运工作,为便于市场管理,全县划分5个片区开通农村客运。截至2014年底,该县农村客运开通成效显著。东片区以大元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为载体,投入55辆客车开通了雨冲、百纳、星宿、三元、凤山5个乡镇43个村;南片区以和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为载体,投入50辆客车开通了羊场、黄泥塘2个乡镇共14个村;北片区以交通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为载体,投入55辆客车开通了瓢井、长石、兴隆、八堡4个乡镇19个村;西北片区以永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为载体,投入49辆客车了开通东关、响水、竹园、核桃、达溪、安乐6个乡镇42个村;西片区以九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为载体,投入8辆客车开通了鼎新乡7个村;以茂安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为载体,投入55辆客车开通了马场镇8个村。

     开启客运村村通 非法营运影无踪

    分片包干,源头打击。一是成立公路运输管理分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机制。2014年初,该县在东、南、西、北4个片区分别成立了4个公路运输管理分所,明确了各分所所长和副所长,长期驻扎基层,负责辖区内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运政服务和打击非法营运工作,为探索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和源头打击非法营运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二是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与公安、交警和当地派出所等单位协同开展打非工作,形成了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群众参与、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疏堵结合的格局,农村非法营运行为得到有力控制。据统计,2014年,共暂扣证据确凿的非法营运车辆399辆次、处理违规旅游大客车34台次,转运乘客1433人次,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正常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消化存量,有序转化。在治理非法营运上,该县提出打非治违工作“以打开路、疏堵结合”的治理策略,即坚决打击非法营运,开通农村客运,缩小非法营运空间。一是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重在宣传文明安全出行意识,增强群众安全出行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安全出行理念,自觉拒绝非法营运。形成群众自觉拒绝乘座非法营运车辆到乡镇客运站乘坐农村客车的氛围。二是紧密锣鼓开展农村客运开通筹备工作。从2014年3月份开始,大方全面筹备农村客运开通工作,先后组织辖区内各道路运输企业召开农村客运班线开通推进会共26次,以客运公司为载体,对达到通行条件的乡、村、寨开通农村班线。三是着力于消化非法营运存量,注重引导原从事非法营运车辆转户到参与农村客运的客运公司。高质量高标准配备硬件设施,按要求为参与农村客运的车辆安装GPS、硬盘监控录像、顶灯、投保高额保险(第三责任险200万元,承运人责任险每座50万,调剂险150万),统一车型、颜色、标识、维修以及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逐步将辖区内非法营运车辆有效、合理地转化为合法营运的农村客运。

     开启客运村村通 群众出行好轻松

    出行方便,致富获益。一是方便群众出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由于没有公共汽车,以前边远村寨的群众到乡镇上办事或赶集时,条件好的可以花钱坐非法营运的摩托车或者小四轮出门,车费贵不说,生命安全还得不到有效保障。条件差的只能靠走路,边远的要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因此,一些60、70岁的老人,因身体不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家门。自村村通客运后,群众随便花个几元前上车便可走亲访友,到乡镇赶集办事。二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以前由于交通运输不方便,很多边远乡镇的山货、土特产、水果、蔬菜和猪牛等运不出来,好不容易运到乡镇集上卖,也是猪肉盘成豆腐价,有时卖的价钱还不够运费。所以,群众只好等商贩进村收购时将自己家的货物贱卖或者烂在土里。现在通客车之后大家都到乡场上或者县城去卖农副产品,比在村里的价格贵了一倍,而且早上出门,下午坐车就能回来,省时不说,还方便。交通条件改善后,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生活,还促进了农民增收。2014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684元、18859元上升到6271元、20552元,为实现大方县城乡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上学安全,家长放心。以前没开通客车,边远村寨的孩子要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摸黑出门,走很长时间才能到学校上学;家里有条件的就拿钱给孩子乘坐非法营运车辆或者摩托车去上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自村村通客运后,乘车有了保障,孩子每天上学平平安安出门,放学高高兴兴回家,不但安全得到了保障,还腾出了很多的时间来看书学习,一取几得。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安心投入生产生活、发家致富,特别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赚钱养家的家长们也免去了后顾之忧。(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