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大海坝国有林场“七个强化”助推改革发展
大海坝国有林场经营面积2万多亩,自1958年创建以来,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在近20年的时间里,资源管理力量薄弱,生产经营几乎完全瘫痪。近年来,在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中,大海坝国有林场落实“七个强化”措施,不断探新路,谋发展,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进硬件设施。积极争取了中央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项目、贵州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改造危旧办公楼1栋(2层)400平方米,职工危旧房1299平方米,先后配备20立方水池和30立方米水池各一个,新修216平方米和284平方米的柏油路各1条,修建防火瞭望塔2个、防火检查站3个、焚烧池5个,修筑防火带离带10条共计5000米长,硬化林区道路3段共计5公里。
强化森林管护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成立大海坝和谐林区促进委员会,建立健全政府指导、广大群众参与的防止森林火灾、防病虫害、防乱砍滥伐、防乱捕滥猎、防乱征滥占林地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同时,创建大海坝国有林场警务室,进一步加强涉林违法犯罪防控能力,切实维护森林资源、林地资源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2015年,又选派4名职工分别到对江镇龙场村、白龙村、马场镇的一棵树村和慕俄格办事处凉井村开展驻村工作,利用驻村这一机遇,将周边群众培养为林场的护林员和临时工,将周边能人发展成务林人,同时提高干部职工综合能力。
强化珍稀植物保护,着力打造区域保护。到目前为止,已找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钟萼木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毛椿、十齿花、连香树、喜树、金荞麦、三尖杉等6种,贵州省珍稀植物川滇木莲。其中,数量较多的十齿花共计10万株,另有喜树上万株、红豆杉500余株、钟萼木200余株、毛红椿200余株、珙桐50余株。全场在抚育、砍伐中坚持不是人工种植的不砍、不认识的不砍、珍稀树种不砍的原则,采取就地保护和移栽保护的方式,建立保护区,将全县珍惜植物重点保护起来。目前,被发现的珍稀植物都得到有效保护,其生长数量正在不断扩大。
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林业科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项目5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技术补贴试点项1000亩、中德财政合作森林经营示范林基地建设项500亩在场区实施,并高质量完成了抚育工作;引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秃杉种植25亩,目前培植较好的胸径已有30公分左右;2008年争取到贵州省林科院建立金佛山方竹试种基地,经过5年试种,方竹长势良好,2014年3月成功通过了验收,成功引种带动大方境内方竹种植3万余亩。
强化产业带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将林下经济作为林场改革发展的一大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林下种植天麻、林区培育绿化苗木、生态旅游等。积极探索林间套种杜仲、黄柏、漆树、桔梗等中药材,目前还保存有成林黄柏120亩;种植玉兰、含笑、山桐子等绿化苗木6000株,价值近百万元;2013年底以“合作社+公司+职工”的形式,引入大方县顺风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80余万元,实施林下种植天麻300亩、冬荪20亩,预计年2015年底可收入120万元左右;同时,结合县城的发展、贵州宣慰府旅游景点的不断升级等有利条件,将原来的大海坝县级森林公园不断提质,拟建设大海坝省级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2845亩,建成后每天可容纳5682名游客,每年可开放214天以上,年环境容量约为144.6万人次,目前已委托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完成科研并经过初审,近期将向省林业厅申报。
强化生态建设,扎实抓好营林造林生产。2010年以来,共补种柳杉、银杏、藏柏3000亩。2015年争取到国有林场保障育苗项目实施,共投入建设资金11.83万元,目前已播种青冈60万袋,另有香樟、华山松、柳杉、刺梨、青冈、黄柏、漆树等树种,共计育苗面积50亩,预计2015年底可出苗400余万株。
强化典型带动,宏扬造林模范精神。为传承和弘扬胡索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造林绿化精神,在箐梁子工队树立了“胡索文同志”雕像,初步建成了胡索文精神教育基地,一年来,市、县不少单位来这里开展教育活动。全场上下以胡索文精神为指引,在造林绿化工作上不断创先争优,2014年有3人被县委、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大方县“十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