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绿色使者曾光华 只为他人做嫁衣时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3日电 10月21日,阳光和煦,经过一段崎岖的乡村小路,笔者来到大方县雨冲乡油杉河村栏木组。透过车窗,只见一条直逼山底的羊肠小道,延伸到苍茫的森林里,看不到尽头。远处,依稀看到几户人家。一路野草丛生,落下的树叶将小路掩盖起来,看不清哪是路。笔者走过约两公里的崎岖泥泞小路,来到了“树痴”曾光华家。
曾光华的房屋坐落在“绿色怀抱中”,处处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老曾憨厚朴实,见有人到来,忙招呼在院坝里的旧板凳上坐下。
曾光华1954年12月出生于大方县雨冲乡油杉河村栏木组,1977年7月,从大方师范毕业,曾在家乡栏木组从教两年,因当年村里大砍树木,曾光华亲眼目睹了森林惨遭毁灭的情景,非常痛心惋惜,为了恢复森林原貌,老曾毅然走上了种树之路,这一种,就种了几十年。直到现在,60岁的曾光华依然以树为伴,一直没有离开过栏木组。
老曾说,栏木组原来有41户180多人,由于土地不出粮食,生活困难,很多人都搬出去了,现在只有3户人家,10多人居住。他也从来不曾离开半步,只为他种的那片树。
老曾带着笔者在他亲手栽种的树林转了几圈,树木参天,大大小小的柳杉、青杉傻傻地立于山野之间,在风中轻轻摇曳,让人感觉赏心悦目。30多年来,老曾一共种下了10000多棵树,种植面积达100多亩。
为了种树,老曾把自己的土地基本上赔进去了,还欠下了债务,留下了旧伤,得罪了亲人,现在家徒四壁。2005年8月,曾光华为树修枝剪叶时,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直滚到山底,右膀关节给率脱舀了,由于没钱医治,只好呆在在家里强忍疼痛。十多天过去了,右膀不见好转,反而越发疼痛难忍,无法忍受折磨,才贷了3000元低息贷款医治,但却一直没法偿还。别人说他是傻子,“把自己栽的树砍了卖钱不就还了吗?”可曾光华宁愿从别处借钱偿还,也舍不得砍掉一棵树。直到去年4月,才向别人借钱还款,本息共计还了6700元。老曾说,这钱一直还欠着,而他的手膀留下了后遗症,天晴下雨时常复发,导致疼痛难忍。
走进老曾的家中,转了一圈,就是没看到一样像样的家当。而老曾生活艰苦朴素,穿着一件开了口子的衣服,一双水鞋差点没过膝盖。笔者有些纳闷,问道:“老曾守着百万‘绿色’银行,生活却如此困窘?”“生活过得去就行了,不冷不饿就行,原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也一样艰苦吗?”老曾振振有词地说。真是服了老曾,为了种树,他的土地基本种满了树,只留下少许种些苞谷,每年能收六七百斤,勉强维持生计。
老曾爱树胜过爱子,他种的树不准砍,更不准卖。他的三儿子建房需要安装木门窗,向他要几棵树,他死活不同意,还狠狠地骂道:“我的树,谁也不给!谁碰了树我就打断谁的手!”别人都说他性格太过固执、古怪,而他却置之不理,不当回事。
“不准砍树,不准卖树,不留给子孙,那树究竟给谁呢?死后又交给谁呢?”让人更是不解。
“我不是为了经济收入,是为了换一个绿色世界,换它个青山绿水。只要青山常在,我就心满意足,我死后,树谁也不给,就交给国家。”老曾坚定地说。
采访结束后,笔者沿着原路返回,一路上看着老曾种下的树,株株挺拔,勃勃生机,深深扎根在深山里。突然觉得,老曾有树为伴,他不孤独。
曾光华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守住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大方县还有许多像曾光华一样的“树痴”默默种树,有了他们,开创绿色生活、共享碧水蓝天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吴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