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驻村干部赵勇应的苦与乐

30.06.2015  20:59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30日电 “在驻村的日子里,有过被人理解的畅快,也有过被人误解的酸楚,但更多的是一种感动。”大方县离退局驻村干部赵勇应在驻村日记里这样写道。

    先后到过黄泥塘、顺德街道办事处驻村的他,今天依然继续述说着自己的驻村故事……

    2014年2月,赵勇应在黄泥塘镇眉井村一年的驻村工作很快结束了。3月15日,他收拾好行李,带着回忆,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继续他的驻村生活。

    顺德街道办事处余石村,是赵勇应驻村工作的第二站。

    一到余石,赵勇应来不及收拾行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人的签到册”,在上面写下了“赵勇应”三个字后,便立即参加了村两委全体人员和村民组长、村民代表、部分共产党员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之后,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余石村百姓的所需所盼,掌握余石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水电路”问题。

    在村民们的眼里,赵勇应是一个办事雷厉风行的人。了解余石村的主要问题后,他一边迫不及待地向上级部门反映,一边组织村民出钱出力,千方百计解决余石村的用水难问题。几天后,好消息传来:经开区领导高度重视,同意根据实际情况在农户自然村寨开水口。3月下旬,余石村18岁以上男女老少齐上阵,挖深沟、埋水管,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大家全然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一个劲地大干、快干。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各家各户门前的水龙头里终于流出了“幸福水”。当村民王兵打开水龙头的那一刻,大家欢呼雀跃:“我们终于吃上自来水了!

    驻村工作中,赵勇应发现,“办证难”是农村的一个共性问题。于是,他将黄泥塘镇眉井村“为民服务代办点”成功地复制到余石村,老百姓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这些事情,在代办点就可以解决,方便了群众办证。驻村期间,赵勇应累计给村民代办了上户口、合作医疗报销、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水电入户、出生情况证明等263件。

    此外,赵勇应还积极组织村民配合村两委完成“两个硬化”工程,完成了岩脚组、岩口组和青杠组14公里的道路硬化。用电问题也在农网改造中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2月,驻村工作收队的号角又吹响了,赵勇应又该到下一站了。临别时,村主任周光芒与余石村委的一班人给他送来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到:“感恩下派驻村好干部,余石人民同步奔小康!

    “这件事是我始料未及的,这面锦旗,是对我驻村工作最好的肯定和馈赠。”赵勇应说。

    两年的驻村工作让赵勇应对农村产生了深厚感情,3月15日,他再一次选择了驻村,来到东关乡马鞍村。

    “经历过一些荣耀,得到过一些奖赏,但要擦亮眼睛,迈出更大的步伐!”他在《民情日记》里写到。初到马鞍,他便跑遍了9个村民组,走访离任村干部、共产党员及贫困户、五保老人,听取建言,了解民意。

    通过走访,赵勇应了解到,马鞍村大多数群众对党和国家一些法律法规,特别是对惠农政策等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

    “如何传递好党的好政策、好声音?”赵勇应在心中琢磨着。

    在充分了解村情的情况下,赵勇应发现,马鞍村地势开阔,各村民组之间相互串联,没有大山的阻隔,农户比较集中。于是,他心中诞生了一个想法:建立广播站。

    5月13日,马鞍村的小喇叭响起来了。小喇叭除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外,还为村民们播报各项惠农政策、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外出务工常识、种养技术、致富信息等,无论是在家还是在田间地头都能方便地听到。村民周德发说:“我们这里看不到‘大方台’,喇叭响起来后,我们不用看电视也能了解到各项惠农政策了。

    另外,村支两委还利用广播为当天60岁以上生辰的老人过生日,通过电波为老人们送去党的关怀。5月26日,笔者来到东关乡马鞍村,恰遇62岁的谭昭芬老人走在赶集回来的路上。她兴奋地告诉笔者:“今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这份礼物,便是从马鞍村委会办公楼上的喇叭里“”来的。“儿女都在外打工,就算记得我的生日,也未必能回来,没想到能第一时间收到村委的生日祝福。”谭昭芬老人继续说道。

    村支书张真富说:“小喇叭虽小,但能把群众急需的一些政策和信息及时传递给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吴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