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乡村 让城市人更向往

01.12.2015  15:06

2010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开阳县投入财政资金1.35亿元,实施以道路为主体的年度项目和示范村寨项目583个,覆盖15个乡镇846个自然村寨,惠及4.3万户17.5万人。

  2015年,开阳县加大了小康寨及小康路投入力度,该县财政“一事一议”小康路和小康寨资金规模达到7900余万元,小康路含交通、移民、民宗及小康寨投入资金高达2.3亿。

  开阳县建设了南江布依族苗族乡、禾丰布依族苗族乡“百乡”试点,南江6个村、禾丰6个村“千村”试点。优先集中建设了禾丰马头村水头寨、坪寨等小康示范寨20余个。

  合理建设“普及型、提升型、精品型”小康寨。因地制宜打造“一寨一特”、“一寨一品”、“一寨一景”,开阳县精品小康示范寨达到30余个。

  面对面

   杨竹君(开阳县财政局干部):

  开阳县小康寨建设按“抓点、联线、扩面、提档、升级”的总体思路,突出产业支撑、文化内涵、自然生态、民居改造等,结合民族特色,科学选点,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同时搞好项目竞争立项评审,从项目可行性、群众积极性、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特色优势等择优申报建设项目,并集中和持续投入,确保小康寨建设与农旅一体化、茶旅一体化以及乡村旅游结合。

  按“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发挥财政资金“拾遗补缺”和“四两拨千斤”作用,结合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状况,结合部门项目实施情况,合理建设“普及型、提升型、精品型”小康寨。

扮靓美丽乡村 逐梦同步小康

——开阳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综述

 李培远 王太师

  “青龙河水清又清,小康寨建美了乡村……”,旖旎的青龙河凿出了开阳县禾丰乡“玉水金盆”的四季田园风情,也托起了顺水而建的水头寨布依村落。从600多年的历史中走来,一道古风河韵的清丽与古朴厚重徐徐展开,不绝的布依酒歌唱出了时代演进给当地带来的深刻变迁。

  “环境美了,我们这里成了旅游的热门,我家豆腐坊生意越来越好,一般周末豆花要卖近300碗,豆浆差不多90斤,收入有2400余元,到每年县里举行乡村旅游文化节时收入还会翻番。”11月22日,水头寨“妯娌豆腐坊”老板娘龙超凤说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带给村民的实惠时,一脸的喜悦。

  寨子里的青石板步道旁散落不少米酒坊、农家乐。修了新房子,买了轿车,年收入20多万元的农家乐老板王燕子是寨子里的能干人,久事农业公司的布依十三坊和餐饮点就建在她家旁边。政府主导、财政统筹、产业带动、群众参与、超前规划、整合资源模式建设的小康寨农旅一体化格局正让当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开阳县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探索培育具有开阳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新路,制定了“一年出亮点,二年塑精品,三年见成效,四年全覆盖,五年大提升,六年基本建成。”的建设思路,以布依族、苗族、水东土司古寨文化为“”,注重保留乡村千百年来传承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式“乡愁”。实施了凤凰寨与平寨传统“田园风光+现代生态农业+传统农耕文化”的景观打造及“开黔山秀水之河,扬水东文化之魂,全域打造5A景区”等行动。同时,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调度方式,充分发挥“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引领作用,大力整合各类涉农惠农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政策和资金,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集中向“美丽乡村”示范点上倾斜配置,建设了连线成片的南江、禾丰一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

  2010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该县共投入财政资金1.35亿元,实施以道路为主体的年度项目和示范村寨项目583个,覆盖全县15个乡镇846个自然村寨,惠及4.3万户17.5万人。财政小康寨资金投入2856万元,整合其他部门资金6937万元,引导社会投入1.83亿元。建设了南江布依族苗族乡、禾丰布依族苗族乡“百乡”试点,南江6个村、禾丰6个村“千村”试点,在“一事一议”、小康寨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优先集中建设了南江龙广村长官司、杉木冲、坪寨、凤凰寨、苗寨村苗寨、禾丰马头村水头寨、坪寨、王车村大寨、长红村马坝、塘上营、穿洞村街上等小康示范寨20余个。2015年,该县进一步加大了小康寨及小康路投入力度,全县财政“一事一议”小康路和小康寨资金规模达到7900余万元,小康路含交通、移民、民宗及小康寨投入资金高达2.3亿元,南江、禾丰两乡整乡推进投入实现6000万元。

  开阳县财政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小康寨建设按“抓点、联线、扩面、提档、升级”的总体思路,突出产业支撑、文化内涵、自然生态、民居改造等,结合民族特色,科学选点,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同时搞好项目竞争立项评审,从项目可行性、群众积极性、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特色优势等择优申报建设项目,并集中和持续投入,确保小康寨建设与农旅一体化、茶旅一体化以及乡村旅游结合。按“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发挥财政资金“拾遗补缺”和“四两拨千斤”作用,结合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状况,结合部门项目实施情况,合理建设“普及型、提升型、精品型”小康寨。因地制宜打造“一寨一特”、“一寨一品”、“一寨一景”,全县精品小康示范寨达到30余个。

  该县小康寨建设凸显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极大美化农村人居环境、较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四大效应。开阳县委书记马磊表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该县将以更加精准的力度和举措,把全县小康寨建设与精准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小康寨建设,确保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推进实现新高。

  小康村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苗寨村

 陈金

  11月22日,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返乡农民陶青正在为村里的茶园拉货,顺便为自己开设的农家乐采购些食材。

  “以前,村里的路不通、房子不好、卫生差,没有什么做的,我一直在外地跑货车。现在,村里修好了路,房屋立面都进行了统一规划,绿化也好了很多,回家搞个紫涵农庄农家乐,闲时还到村里的盐泉小镇和云上人家茶园拉点货,挣钱顾家两不误。”说起如今的生活,陶青一脸笑容。而他的农家乐今年开张以来,纯收入已达14万余元。

  苗寨二组村民徐志彬一边忙着安排家里给枇杷基地施冬肥,一边还忙着村里茶园的管理。“我家种了300多棵枇杷,今年卖了3万多块钱,在村里的茶山上给公司搞管理,每月也有2000块钱收入,只要人勤快,村里的盐泉小镇和茶山为流转土地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不用出远门,家门口就有很多事情做。”徐志彬说。

  陶青和徐志彬口中的变化,源自于南江乡“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苗寨村全村辖19个村民组,789户,312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9%,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村寨,针对该村有着南江大峡谷和清龙河十里画廊位于村境内、贵开高等级公路穿村而过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苗寨村被纳入2015年美丽乡村、小康寨示范点。

  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为指导和抓手,按“上有茶、中有果、下有花”的产业布局和建成旅游、观光、生产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将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融合,通过示范点项目的实施,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开发农业产业,打造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以产业带动发展,发展种植枇杷、樱桃、酥李、同时引进盐泉小镇、南江春天、草莓基地和云上人家茶园等公司落地,带动村民就业致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增收。

  “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实现茶叶种植1000余亩,草莓20余亩,同时,按照村民和公司签订的合同,村民要在流转出去的土地上务工30天,就有2600元的收入,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目前全村共有11个村民组得到这样的实惠。”说起发展和村民收入,苗寨村村支书汪瞻华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流转土地300亩,栽种桃树、李树,发展经果林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做到四季有水果,有收入。

  “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有效改善,产业同步推进才有发展活力,在小康寨项目推进中,成立工作小组,各个部门联合开展环境整治,每天蹲点项目现场,随时解决问题,分工协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南江乡党委书记卢彪说,采取“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质量”的倒逼机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截至目前,苗寨村共完成进寨路硬化改造、河道治理、新建机耕道、安装路灯等投资500余万元,全村共种植枇杷3500亩,人均收入达9000余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小康寨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长官司

 杨汝婵

  小桥流水人家,掩映在四周苍翠之中的园舍亭台和坝子里230多亩葡萄……处处彰显出开阳南江乡龙广村长官司乡村活、村民富的殷实、和谐、秀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长官司赋予全新朝气和希望。

  南江乡龙广村长官司是开阳首批建成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涉及长官司、新场坝、黄泥田三个组,共有农户157户624人,经过精心培育,现种植樱桃300亩,李树200亩,葡萄300亩,猕猴桃500亩,枇杷100余亩,时令蔬菜种植面积达100余亩,如今年人均收入达到9000多元。

  近年来,该示范点建设共整合资金6200余万元,进行了产业提升、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改造,通过整脏治乱、公路绿化、河畔绿化、油房改造、碾坊改造、河道治理、房屋立面整治、文化墙建设、新建旅游公厕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如今的长官司已焕然一新。葡萄园采摘体验项目、精品客栈、农家乐建设等产业项目的打造更让到长官司旅游变得炙手可热。

  “中午已经预订有5、6桌人来吃饭……”11月25日,长官司农家乐老板喻兴贵一边削洋芋一边乐呵呵地说。喻兴贵以前常年在外搞装修,看到家乡环境好了,今年1月回家开起农家乐,一年下来收入10来万元。目前,美丽小康寨长官司像喻兴贵一样开农家乐、旅馆的已有6家。

  “环境变了样,生活变了样,精神风貌变了样,如今长官司组村民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就占了全组三分之二以上。”73岁的长官司老支书刘明光说。

  产业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刘勇是长官司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在省外葡萄园做技术工人的刘勇回乡创业,开办开阳新野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长官司葡萄园。去年,靠着葡萄采摘,刘勇入账40余万元。今年,已投产的200多亩葡萄园收入进账60来万元,50亩有机无公害草莓已上市,每亩收入1万余元,预计收入近60万元。刘勇还搭建了电商平台,拓宽农特产品销量。

  “我家把4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葡萄,一年每亩收租金800元,每天在自己流转的土地上打工挣100元。一年下来收入2万多。”62岁的喻文琼说。

  “刘哥,帮我交这个月的电费……”,“麻烦帮我在淘宝买点东西……”自龙广村长官司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开张以来,经常有村民前来这办理缴费等业务。“代缴电费、电话费,帮村民网上代购,特色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小小店面,电子商务业务在这里可以全部实现。”忙着给村民办理业务的刘兴田说。

  “截至目前,已为当地农民办理交费业务5.7万元,存款、转账8.2万元,为老百姓线上线下买卖物品1.76万元,基本实现了当地老百姓缴费、买卖农特产品不出组的目标。”南江乡副乡长吴仕刚说。

  现在好了,网络发达了,通过线上就可以让城里的产品下乡,乡下的产品也能进城了……长官司农家人过上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