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文化黔东南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在有着三万多平方千米土地的黔东南,人们更多地认同这个地方是文化,准确地说是原生态民族文化。
是的,民族文化是黔东南的灵魂。
他们从黄河流域翻山越岭而来,他们从两广地区逆水而上,这块土地上生活的苗族和侗族等的先民们千百年来创造出了自己绚烂的文化。
这里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每年有民族民间节日3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吃新节、龙舟节、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端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
这里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开天辟地、铸日造月、人类繁衍以及战争迁徙和敲牛祭祖,苗族古歌传唱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侗族大歌以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打动全人类。
苗族还有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这里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里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里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00多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底蕴丰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黔东南民族原生态文化是这里永恒魅力的所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美不胜收,体现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良好景象。
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曾多次实地考察黔东南后给予的评价是:黔东南是旅游资源品位高、质量好且高度集中的地区;是不同类型且极具多样性的旅游资源富集地;是对境外游客极具吸引力的地区;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是为高素质人群所准备的丰富宴席。
有人说,有了黔东南,对贵州的想念就有了细节。黔东南,这空空的行囊,已被你用真实的文化装满。带着这些饱满生动的记忆,足以滋养一生的情怀,并且传递给每一个来往的人。让他们知道,有一个让人难以磨灭记忆的地方,是苗乡侗寨。(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