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牧场的重庆人:选择了就要全心投入

31.12.2015  06:51

工作人员向胡波(图右)汇报新牧场建设情况。

殿初伟在玉米地里指挥车辆。

张毕红在牧场查看奶牛情况。

人物资料:

殿初伟,男,34岁,渝北人

天宁牧场员工。

胡波,男,45岁,渝中人

天宁牧场副总经理。

张毕红,男,31岁,巫山人

天宁牧场员工。

对话:

重庆晨报:几个月的时间每天都要在玉米地里工作7-8小时。你想过放弃这么辛苦的工作吗?

殿初伟:既然来到了天宁,就该全心投入到工作中。我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很重要,我从来也没想过放弃。

重庆晨报:听说你的孩子才刚出生没多久,作为奶牛的营养师,每天照顾奶牛的时间是否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多?

张毕红:确实,我面对奶牛的时间比孩子多。但是在我心里,牧场的每头奶牛都是我的孩子。

重庆晨报:除了工作,你认为在宁夏最难的是什么?

胡波:牧场里有很多独自在外的重庆人,每天下班后,大家更多的是寂寞。所以,我没事的时候组织活动,找大家谈谈心,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宁夏,这个“能用肉眼看见银河”的地方,有着万里无云的蓝天和满天繁星的夜空。当然,除了这些美景外,它还有火辣的阳光和干燥的气候。这样的天气条件对人而言,说不上是好是坏,但对奶牛而言,非常适合生长。

因为这一点,重庆天友公司在此投资建设了一座牧场,并于2012年正式建成。2013年4月,天宁牧场开始每天运送4车,共计120吨的鲜奶至重庆。

记者来到这里时,恰好也赶上了牧场忙碌的时段,这里的员工不仅要为奶牛准备食物,还要着手准备“闭关”为整个牧场防疫。在此期间,三位在天宁牧场的重庆人,则要各自分担起自己的任务。

为奶牛储备来年“口粮

中午,太阳正是毒辣的时候。34岁的殿初伟正在距离牧场几公里的玉米地里,指挥一辆已经装载完毕的车驶出田地,然后示意另一辆车进场工作。每年深秋,殿初伟就会带着天宁牧场的收割车和运载车来到这里,把成熟的玉米秆切割、碾碎后装起来,再一车一车地送回牧场,为奶牛储备下一年的“口粮”。

他说:“农场奶牛的主要饲料是青贮玉米,也就是把玉米秆、牧草等青绿饲料切碎、填入、压实在青贮塔或窖中密封。在密封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而调制成一种多汁、耐贮存、质量基本不变的饲料。

因此,准备奶牛粮食时,他总是非常忙碌。他需要连续工作,以确保玉米是在营养价值最高时被采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奶牛这一年“吃得好”,从而提供优质的奶源。

这个季节宁夏的空气干燥,天空基本无云。当记者站在田地里,被太阳“注视”了一会儿,身上有一种火辣的灼热感,再多站一会,便感觉像被火烤一般。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殿初伟常常需要坚持7-8小时。他说,不这样,就会耽误牧场的生产。

工作虽然辛苦,殿初伟却很少抱怨,这也是令同事李行佩服的地方。“我们工作的压力很大,强度也很大,但他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备受压力的感觉。作为重庆人,也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过想回家,能做到这点,真的很不容易。

让每头奶牛都健康

青贮玉米是牧场奶牛饮食中的必备饲料,但并不是唯一。在奶牛日常饮食中,也需搭配其它食物,才能更加健康,这需要专人负责。来自巫山的张毕红,就是奶牛们的“营养师”。

张毕红说:“要想让奶牛饮食搭配更加营养,最重要的是了解奶牛的身体情况。”为奶牛搭配的营养“套餐”并非一成不变,他要记录好每一头牛的饮食、排泄、休息等情况,然后再进行记录、检验和分析,只有每个细节都把握好,才能真正了解奶牛的情况,从而为它们搭配最好的食物。

成为奶牛“营养师”,张毕红称简直是圆了自己的梦。张毕红说,他在大学时,所学专业是“反刍动物营养”。他之所以来天宁,正是觉得这座牧场可以发挥他所学的东西。所以,哪怕离家乡很远,他也愿意来到这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今,张毕红的妻子也在宁夏工作,在这里定居。有时,他会怀念家乡,尤其是家乡的天气。“天宁这里,还是太干燥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重庆的气候。

让更多新员工尽快适应牧场生活

如果说,殿初伟和张毕红主要关注的是奶牛,作为天宁牧场副总经理的胡波,则更多的是关注牧场员工的生活问题。

在来天宁牧场前,他是天友冷链物流公司的总经理。他称,其实自己对农业也非常有兴趣,所以来到天宁牧场,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只是在工作之余,胡波发现员工更多的是要面对无止境的寂寞。他说:“牧场离县城较远,环境又相对封闭,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尤其是到防疫期就需要封闭牧场,这一关,往往就是几个月。所以,如何充实员工的生活,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为了让牧场员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他组织了很多活动,比如技能培训或跑步等等。胡波说,这些活动,一方面能锻炼员工的身体,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个团队的凝聚力。记者 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