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三门塘围堰护“国保” 七夕欢歌万人乐
8月2日,三门塘七夕歌会、围堰竣工暨古建筑列为国保庆典仪式在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举行。
三门塘,俗称木排漂来的侗寨,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北侗民族村寨。以家祠、碑、树、水、石文化和侗族风情著称。村中的石碑、上乘书法、传神雕刻被称为“清江三绝”。从三门塘现存的古碑、宗祠、古民居、街道以及民间歌谣、风俗习惯、乡土建筑等,可以看到北侗民族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耕读文化、建筑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明显痕迹,构成了三门塘特有的多元素文化现象。三门塘以浓厚的文化内涵,2013年被评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同年被列入全州20个重点景区景点之一;刘氏宗祠及古建筑群2013年被列为全国文化保护单位。
2013年2月,白市水电站下闸蓄水,为防止库区涨水淹没“国保”三门塘,该县决定围堰保护和开发这一“国保”。近年来,该县投资1100多万元的三门塘围堰工程已基本竣工。投入780多万元的世行贷款项目正在实施,2013年完成了199户的风貌改造,古宗祠、古民居等的修缮工程正在进行。现在,正在修葺的三门塘,像徐徐解开神秘面纱的仙女,迎接前来访古探奇、考察清水江木材交易兴衰历史、观赏侗族建筑文化、领略侗家民族风情、饱览田园风光、享受民间舒适恬静农家生活的中外游客。
三门塘也是中国(天柱)湘黔“四十八寨”歌场之一。“四十八寨”歌节2005年被省政府列入笫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恰逢七夕歌会,为庆祝围堰竣工和古建筑列为“国保”,贵州、湖南两省的百余支民间歌队,在三门塘的古树下、古井边、古祠旁、古道上、古门前展喉飞歌,万人同乐。县文化馆也前来助兴,21个文艺节目把万人齐乐推向了史无前例的喜庆高潮。(陈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