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人造太阳”磁体支撑产品在遵义市交付
中国首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交付仪式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新华网贵阳6月9日电(周远钢)6月9日,由中核集团承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下属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支撑首批产品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正式交付ITER国际组织,将被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中国成为首个向该项目批量交付核心产品的国家。
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由中、美、俄、欧盟、日、韩、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由于其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似,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据介绍,ITER磁体支撑研发制造任务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包括重力支撑(GS)、极向场线圈支撑(PFCS)和校正场线圈支撑(CCS)三部分,此次交付的是18套PFCS5以及首套GS、PFCS3、PFCS4产品。
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开始参加ITER设备的研制工作,承担了ITER磁体支撑80%的制造任务,是ITER环向场重力支撑GS、ITER极向场磁体支撑PF1/2/3/4/5/6及其锻件、紧固件的唯一制造商。
此次交付的“人造太阳”磁体支撑产品,是ITER重要结构安全部件之一,负责支撑整个热核聚变实验堆的核心装置——磁体,其质量和进度关系到整个ITER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装配进度。磁体支撑不仅承载着1万吨的磁体系统重量,还要承受极端条件下产生的巨大脉冲电磁力和强热应力,它们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决定了对设计和制造的高要求。
自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签订ITER磁体支撑采购包合同以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企业组成的中国团队历经8年,先后完成了从材料到制造工艺的系列认证,以及ITER磁体支撑采购包的生产制造任务,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最终获得ITER国际组织的认可,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过8年的努力,能够实现首批产品的交付,对我们国家以及整个ITER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表示,中国在整个采购包的制造过程中走在各方的前列。“这个采购包的交付本身代表了我们国家在磁体支撑方面的努力终于有个一个结果,然后就是批量生产。”
“今天的产品交付不仅是实现ITER计划2025年首次等离子体放电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更向世界表明中国正在履行ITER的国际承诺。”ITER国际组织实体支撑采购包负责人Cornelis.Beemsterboer说,一直以来,中国都积极参与ITER计划,在协同其他各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专家介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交付的首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交付的首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责任编辑: 刘菲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