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失明教师背下教材守讲台 坚持上课十七年
核心提示
9月9日,贵阳市白云三中新学期第一堂心理讲座开讲。
43岁的刘芳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爱的教育”四个字后,凭着对教室格局的记忆,走到学生中间开始授课。身后的板书歪歪斜斜,刘芳望向学生的双眼一直没能聚焦。十七年前,刘芳因病视力开始衰退直至失明。为了能留在这三尺讲台上,刘芳背下了初中三年的语文教材。
为了讲台 背下全部教材昨天是新学期刘芳上的第一堂心理讲座课。两个月没登上讲台的她,依旧坚持“凭感觉”板书,循着对教室的记忆,熟练地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而身后的粉笔字歪歪斜斜,没有哪个字是不分家的。
在负责全校学生心理讲座课之前,刘芳是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1997年,她被确诊罹患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视力将逐渐衰退直至失明,不愿放弃教课的她,用残存的视力背下了初中三年语文教材上的内容。
直至2006年完全失明,刘芳对部分课文的页码都娴熟于心。虽然板书“凌乱”,学生却并不介意,曾有一名同学说;“刘老师歪斜的板书是我见的过最美的画面。”
坚持学习 用声音“看”书患病后的刘芳从没放弃学习,她常说:“我看不见却能教书,方法总比困难要多,学习也能找到办法。”
为了不断充实自己,刘芳每天都坚持用MP3和电脑听读各类书籍,一年下来,能“看”完20多本。她说,这一生从光明走向黑暗的是眼睛,但从黑暗又重新走向光明的则是她的心灵,在阅读中找到了生活的勇气。
患病十余年,刘芳虽已经逐渐适应了看不见的生活,但她心底仍然有希望。刘芳跑遍周边的各大医院,但每一次都抱憾而归,“哪怕能看到那么一点点,我也知足了。”
用爱育人 化解成长烦恼
21年的教师生涯,刘芳当了14年的班主任,带的班级多是“问题班”。她认为,所谓的问题学生只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用“爱”的力量就能帮到他们。
刘芳记得,有一个叫陈祥的学生,家里很穷,他曾在作文里写“中秋节到了,而我却不知道月饼是什么滋味。”在一次家访中,刘芳给陈祥带去了一个很大的月饼。
“当时他一边吃一边笑着给我说,刘老师,月饼是甜的。”为此,刘芳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给全班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当时有孩子听完跑来给我说,刘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把吃剩的月饼扔掉了。”刘芳坚信,“爱”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最佳诀窍。本报记者 肖达钰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