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33年 母亲你在哪?

03.03.2015  03:38

城市晚报讯长春市朝阳区开工胡同,起自开运街,终至工农大路,全长不足1公里,但就在这条并不狭长的街路上,朱德胜和朱德利两兄弟已经徘徊了整整3天。他们希望在这片林立的居民楼内找到一位在过去33年中只在梦里出现过的人,他们的母亲——黄玉秋。昨天,找寻无果,两兄弟求助本报,希望母亲或是母亲这边的亲人、朋友看到消息后能与他们联系,“我们哥俩都40多岁了,母亲也是66岁的人了,有生之年,希望能见上一面。”说这些的时候,两兄弟眼眶通红。

一别经年母亲容貌已在记忆中模糊

昨天一早,在朝阳区开工社区内没能找到任何母亲信息的兄弟俩有些沮丧,“我们老家是黑龙江省五常市红旗乡的,原来住的小村子有40多户人,因为村子在一个水库边上,上个世纪80年代整村动迁。”朱德胜说起往事,一声叹息。他说,母亲是长春人,下乡知青,与父亲在吉林省榆树市相识后结婚,一起回到黑龙江老家生活。1970年,朱德胜出生,弟弟朱德利则小他两岁。1978年,知青有了回城的机会,加上母亲与父亲感情一直不和,“我记得他们是当年离的婚,然后母亲回长春生活了。”朱德胜说,虽然母亲不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但对他们一直很关心,经常寄信、寄做好的新衣服。

1982年,村子接到了动迁通知。“我们不是整体迁走,而是需要自家找落脚的地方。”朱德胜回忆,那时候他的爷爷通过亲属帮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向阳村安了家,父亲也给母亲去了信,让她在搬家之前来看看他们兄弟俩。

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母亲。”很多事情,甚至母亲的容貌,朱德利都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唯有这次见面他记得很清楚。母亲、继父以及他们的儿子一起来到黑龙江省,“给我们哥俩各带了一套衣服,蓝色的,好像是卡其布的,还有黄色的新书包。”匆匆见过一面之后,朱家两兄弟就跟着爷爷和父亲搬去了内蒙古,等待他们的,就是和母亲长达33年的分离。

来长寻找通信中断曾经寻母未果

我们搬去内蒙古后,条件特别艰苦,开始父亲还给母亲写过信,但因为生活太苦了,信里总是要抚养费啥的。”朱德胜说,据他所知,当时母亲回城后,生活条件也不好,实在拿不出钱来,渐渐地也就和他们断了联系,“母亲当时是住在斯大林大街(人民大街)新建西胡同(音)。”朱德胜说,这是最初他们和母亲的通信地址,他一直牢牢记得,但第一次来寻找母亲,却已经是1991年了。

那年我要结婚了,寻思应该告诉她这个消息,就来了一次长春,当时正好是元旦放假,我在长春找了5天,看到了派出所登记的母亲的户籍和照片。”朱德胜说,他按照记忆中母亲的住址找过去的时候,发现那里早已经拆迁,只在派出所查询到了母亲的户籍信息,但却不知道母亲具体住在哪里。后来他结了婚,有了孩子,找母亲的事情也就暂时放下,而促使他和弟弟再次找寻母亲的原因,则是春节前弟弟的一场大病。

最大愿望能和母亲见个面打打电话

我今年46岁,弟弟也44岁了,算算我母亲今年应该是66岁,都不年轻了。”朱德胜说,春节之前,弟弟生了一场大病,治愈之后两个人碰面一聊,都觉得和母亲失去联系这么多年,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我们两兄弟如今生活得都不错,都搬回了黑龙江省,家里各有一儿一女,我家大孙女今年都5岁了。”朱德胜说,过年这一聊,兄弟俩都下定决心,要再来长春找到母亲,正月初十,他们就赶到了长春市,仍旧是求助派出所,找到了母亲和继父如今的一些信息。

民警说,户籍信息显示,我母亲就住在长春市朝阳区的开工胡同,但他们没有什么证明材料,所以不能提供更具体的信息,让我们去社区找。”朱德胜说,他们在电脑上也看到了母亲的照片,当时兄弟俩激动也难过,因为太多年没有见过面了,母亲的样貌在他们记忆中已经模糊,“估计走个对面也不敢认了。”朱德胜说,知道了母亲的信息,他们兴冲冲找到开工社区,却没能查到母亲的任何资料。

这个胡同也不长,感觉和母亲已经很近了,可就是找不到。”朱德胜说,这让他和弟弟都特别难受,又一次感觉到人海茫茫。“我们也没啥奢望,就想见母亲一面,彼此留个电话号码,偶尔能通通话就好。”说到这里,两兄弟眼眶通红,在他们手中,还有一张开工胡同附近几个社区的名字和地址,他们说,这几天准备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找过去,虽然知道这样找希望很渺茫,但这一次,他们还是希望找到母亲之后再回家。

(记者王昕/报道赵毅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