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桥”映射出农村基建困境
湖北孝昌县交通局为方便村民渡河,争取到项目资金248万元,在当地澴水河东边建新桥。新桥竣工已两个多月,却撂下引桥不予再建,让近万村民望眼欲 穿,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人为过河,只好弃车攀爬上桥徒步回家。对此,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澴水河大桥是县交通部门争取到的项目,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原 因没有修建引桥。(6月28日《楚天都市报》)
耗资不菲,却没建引桥的“新大桥”,终于如同一个黑色的笑话,横亘在了澴水河之上。甚至,居然没有谁能说清,这荒诞离奇的一幕,到底因何发生, 又该怎样收场?就这样,草草了事的半拉子工程,成了一个昂贵的摆设,成了一个未解的谜团。而这一无比滑稽的场景,隐约映照着某种更为普遍的现实。
奇葩大桥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此,即便尚无确切说法,却也无碍于公众展开合理猜想。可能的原由,无非那么几个。比如说,资金链断裂、工程 计划变更、承建方违约、施工衔接不力等等!无论如何,“大桥主桥建成后,建桥公司很快撤走,引桥再无人问津”的事情,显然有悖于惯常的工程建设流程,并最 终造成了各方均不可接受的后果。而当这种“后果”,以一种极端矛盾、灰色幽默的形式进入舆论视野,便注定会被围观、被追问。
在奇葩大桥之前,我们事实上早已见惯了,与之类似的情形:烂尾项目、短命建筑、劣质工程。凡此种种,在农村地区,似乎有着更高的发生概率。这一 现象,当然也不难理解。首先,农村基建整体资金偏紧,很多甚至靠扶贫式、救济式拨款,这决定了施工环节不可避免会捉襟见肘;再者,各类农村项目多数是“小 生意”、“小工程”,因而多由当地的、低级资质的施工团队承接,其业务能力与建设质量始终无法充分保障。
而除此以外,还必须厘清一点,那就是农村基建市场,尚且处于一种蛮荒状态中。这突出表现为,商业契约意识淡漠,权责利界定模糊;具体到工程施工 管理本身,建设、施工、监理的三方关系及其相互制约效应,也远未被真正建立……这些先天不足,都在无形间累加着乡村工程的潜在风险。在此语境下,产生没有 引桥的奇葩大桥一类的案例,纵使很另类、很夸张,却也并不让人太过吃惊。
一面游离于普适的工程管理标准模式之外,一面却深深陷入一种本地的、陈旧化的“复杂性”之中,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亟待打破这种显而易见的窘境。 □蒋璟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