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七部曲——“兴工、建城、保生态”

12.08.2014  12:17

  下半年黔东南州将按照“兴工、建城、保生态”的要求,着力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抓平台、强基础、增活力、防风险。

 

  一是精准施策,扩大投资。抓当期项目、抓基础设施、抓民生项目、抓重点地区、抓重点平台、抓政策机遇。扎实推进“6个20工程”建设。在民生、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和建筑业。抓重点产业、抓重点园区、抓重大项目。通过技改补助、股权投资、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MEMS(微机电系统)生产线、传统苗侗民居工厂化建造等重点项目。

 

  三是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地和商品房供需调控,避免土地和商品房供应大起大落。统筹商品房和保障房建设,确保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引导企业发展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加快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产品及线路。依托政府采购、政府机构改革等方式,加快发展八类高技术服务业。

 

  五是充分挖掘农业潜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商品材采伐指减半政策,发展生物制药、工厂化育苗等生物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六是扎实抓好民生事业。健全民生发展机制,加强民生项目资金州级统筹。着力抓好精准扶贫,实行重点突破,推进“两山”地区扶贫攻坚。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推进“9+3”教育行动计划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七是狠抓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大力推进简政减支减负,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按上市公司架构改革国有企业,分别承担工业与信息化、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民生保障任务。加快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贵广高铁经济带。推进州域空间布局调整,推动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划改革。

  (本报记者 罗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