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理论界“好声音”

28.12.2014  00:53

   编者按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一年来,中国改革热情持续高涨,改革措施频频落地,理论界诸多专家学者对于中央决策和社会热点不断“发声”,改革“好声音”此起彼伏。纵观2014年,理论学者们不仅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中国等宏观热点,同时也就反腐败、事业单位改革等微观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就此,郑州日报盘点推出2014年度理论界“好声音”,以飨读者。

   声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物 :严书翰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观点:首先,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得出的科学结论。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它对经济基础,对实践能起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党一成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我们党的领导人历来重视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其次,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它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决定了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声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把握三个关键词

   人物 :李捷 《求是》杂志社社长

  观点:第一个关键词——中轴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是按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中轴线来展开的,可以从五个视角来理解:第一个视角,就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理解;第二个视角,就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发展来理解;第三个视角,就是从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历程来理解;第四个视角,就是从社会主义500年的历程中来理解;第五个视角,就是从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来理解。

  第二个关键词——时空观。这个时空观有它的纵坐标也有它的横坐标。纵坐标包含两条历史发展线索,一条就是以1840年为起点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另一条就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发展史。横坐标就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两大关系。第一大关系就是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二个重要的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第三个关键词——中国梦。就是需要把握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之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未来路上要过好四个关口。第一个关口就是市场经济关;第二个关口就是民主政治关;第三个关口就是国家治理关;第四个关口就是利益调整关。

   声音 :基层干部薪酬适度上涨势在必行 但绝不是“齐步走

   人物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观点:未来我国仍需加强对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完善和法律保障工作,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公务员薪酬合理的调整,构建公务员薪酬调整的长效机制。对于公务员队伍当中哪些人最应该涨工资,哪些人暂时不涨,这取决于我们公务员考核的机制,由这一机制所产生的结果来决定到底哪些人的薪酬该上升。可以明确,公务员工资上涨绝不是“齐步走”,吃大锅饭。对于怎样构建基层公务员薪酬调整的长效机制,汪玉凯认为,考虑到中国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应该将基层公务员的“行政职务”与“工资级别”剥离成两条线,通过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使得基层公务员的行政职务即使不是很高,但也应该给予合理的薪酬水平。

   声音 :周永康等被查昭告天下 打虎无禁区 反腐无豁免

   人物 :周淑真 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周永康等被查明确昭告天下:反腐没有底线,反腐没有豁免,打虎没有禁区。腐败分子不论职位的高低,不论 是哪方要员,不论任现职还是已经不在职,不论在国内国外,只要触犯了国家法律、违反了党的纪律、败坏了党风、脱离了人民群众,都会一查打底,绝不姑息。

  声音:事业单位改革成败取决于能否正确理解公共价值

  人物:樊鹏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观点:当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稳步推进,重点放在分类改革和去行政化方面。事业单位改革的本质是政府改革,其核心在于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决定》提出的“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和“推进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其目的都是更好地改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围绕这一目标,必须明确,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而是要在主体多元、机制创新的同时,保障公共价值优先,维护群众利益,巩固执政基础。

   声音 :法治的核心命题,是权大还是法大

   人物 :杨小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观点:如果是权大于法,那么执掌权力的个人就会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就会变成权治,权治就会变成人治,那是国家的灾难,民族的灾难,当然也是执政党的灾难。如何解决好二者关系,至少有三点。第一,至上规则。党必须和善于通过法律来治国理政,宪法和法律既是人民的意志,也是党的意志,是二者意志的高度统一。任何个人的意志和行为,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只能在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之下,而不能在其之上。第二,底线规则。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是社会秩序的底线,如果击穿这个底线,党、国家和社会就会出大问题。第三,践行法治。无论是至上规则还是底线规则,都仅仅是规则,而不是事实。法大于权,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关键是要落实在实践中、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