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联主席杨玲率队到黔南州调研

15.02.2017  04:31
  2017年2月9日—10日,省妇联主席杨玲、副主席周培芝率队赴黔南州荔波县、三都水族自治县调研妇联工作情况。黔南州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政法委书记罗桂荣,州委副秘书长张立,黔南州妇联主席伍晓红,副主席顾海燕、石蕾,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县委副书记雷学良以及三都县委副书记、县长潘仕进,副县长杨昌云分别陪同。
  在荔波县,调研组一行对水甫村的锦绣计划培训、樟江园社区的妇女之家和巾帼创业基地古镇睿弘服饰公司进行实地走访。在绣娘相对集中的水甫村,杨玲详细了解绣娘们参加刺绣技能培训及绣品销售收入等情况,鼓励绣娘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更新观念,开拓眼界,结合民宿旅游,制作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刺绣产品。
  在樟江园社区,社区支部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社区妇联发挥“妇女之家”作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为载体,丰富了社区妇女文化生活,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成为广大妇女学习、教育、培训、娱乐的平台,成为妇女儿童维权关爱的港湾。杨玲对社区妇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社区再接再厉,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务,为社会服务,并希望出现更多的“全国文明家庭”。在荔波古镇的睿弘服饰店,公司负责人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民族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收入及带动妇女创业就业情况。杨玲对公司产品融入现代元素和荔波民族元素设计的理念给予肯定,希望荔波县妇联继续帮助和引领企业,借助荔波县旅游资源优势,整合联动旅游、工信、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做大做强巾帼创业基地,为更多的女性找出路、谋利益,在脱贫攻坚战略中大展巾帼作为。罗桂荣对县委政府帮扶企业继续发展提出了要求,帮助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发挥妇女手工企业在促进荔波县旅游、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水圃村调研

在玉屏街道樟江元社区听取汇报

在古镇睿弘服饰调研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中和镇三洞社区杨柳村、普安镇交梨前进村巾帼示范基地、凤之羽公司、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在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调研组一行对该公司产品的设计、制作、包装、销售以及品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要求在做好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的时候注重品牌的运用和保护,同时做好马尾绣技艺的传承。在中和镇三洞社区杨柳村,杨玲对三洞社区马尾绣协会党建带妇建,做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协会带动周边妇女致富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她们再接再厉,继续带领广大妇女同胞巧手致富。现场还对三洞马尾绣协会“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进行了授牌,并送去锦绣计划项目扶持资金三万元。绣娘们还唱起了水歌,表达了对党的好政策的感激之情。杨玲、周培芝还向两名贫困绣娘每人发放慰问金500元。
  在普安镇交梨前进村巾帼示范基地,调研组一行深入了解了当地妇女合作社如何发挥妇女互助组作用带领妇女创业就业。杨玲与妇女姐妹们亲切交谈,了解土地确权中妇女权益维护的有关情况,宣传了土地确权的有关政策。
  在凤之羽民族文化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公司+农户”订单管理模式,以及与省内其他手工企业加强合作的情况。在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的运行、技术、管理、销售、产品创新等情况。杨玲、周培芝认真听取了公司情况,并详细询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了解绣娘的收入和愿望;对该公司技术的创新、产品的设计、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给予了肯定,希望该公司再接再厉,在2017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荔波、三都县的调研中,县委、政府领导也现场办公,督促解决妇联、企业工作的实际问题。潘仕进对省妇联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同时表态:一是为三洞乡马尾绣协会免费提供办公场所以及办公桌椅、投影仪等设施设备;二是统筹各方资金打造马尾绣商品一条街,形成马尾绣技艺传承及展示窗口;三是积极争取将三都县打造为省州县三级联创的“巾帼创业脱贫示范县”。

在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

 

为三洞社区马尾绣协会授牌并给予3万元支持

  在凤之羽公司调研


    在亘兰母图公司调研


    杨玲主席对黔南州以及各县市党委政府对妇联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黔南州妇女儿童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荔波、三都等地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有特色、有亮点,在基层组织建设、妇女维权、妇女发展、关爱留守儿童、实施锦绣计划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特别是水族“马尾绣”和苗族蜡染刺绣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好。希望州县妇联组织要深入调研,掌握实情,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发挥妇联“联”动作用,主动协调当地相关部门,为妇女企业搭建更好更广阔的平台,千方百计为锦绣计划等项目的持续深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带领更多妇女加入到创新、创业、创收中来,切实增强妇女“自强、自立、自信”能力,让留守儿童和老人不再留守,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