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手艺
9月,北京,一个名叫“时差空间”的创作室,举办了一场“妈妈的手艺”展。从全国各地征集的“母亲牌”手工作品,让络绎不绝的观展者驻足赞叹,感慨不已。其中,麻江县河坝村瑶族妈妈的28件刺绣和枫脂染作品,则几乎被抢购一空。
因母性而诞生的创作,天生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主办者“茶小隐”说:“在大城市打拼的我们,有时会觉得妈妈什么都不懂,跟不上时代。可下班后疲惫地坐上地铁,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妈妈的拿手饭菜,手织毛衣。”
更早时候,“茶小隐”在微信里提到这个活动,邀我参与幕后工作。我立即想起10多年前丢失的一个箱子,瞬间泪奔。那个父亲帮我提着到报社报到的箱子里,装的全是妈妈亲手给我织的毛衣。而那个刚入职场、无知轻狂的家伙,正热衷于用商场时尚武装自己,觉得这些毛衣“土里土气”,将它们统统压了箱底,并且在搬家后很久,才想起忘了带走。
那天,我想起她在若干个夜灯下埋头打毛线,想起她为了学习一个新花样在街上“跟踪”路人遭遇白眼,为在大降温前夜给我赶出一件厚实毛衣熬夜到天明,想起她的颈椎骨质增生和老花眼镜,想起我轻描淡写告诉她那个箱子弄丢了,她闷闷地说:“可惜了。”
我还想起她烹制的“无骨辣子鸡”,她窖藏的霉豆腐和糟辣椒,她包裹的素粽子,还有遥远的童年时代,她亲手剪裁缝纫的背带裙。
每个孩子惦记的妈妈手艺,都饱含着浓烈的亲情,都有善用各种材料的智巧,以及即使匮乏时代也要活出精致美好的态度。
“寻找妈妈的手艺”,其实是我们重新认识母亲这代人精神财富的过程。正如“茶小隐”写道:妈妈的手艺是生活的创作,其中凝聚的朴素情感与智慧,值得年轻一代用去观看、学习,继承,然后再创新。
“妈妈的手艺”,除了温暖儿女和家庭,还蕴藏着巨大能量。人类学家说,女性往往是一个族群文化的守成者。至于财富,虽然还没有看到经济学家的说法,但是“妈妈的手艺”也有可能创造商业奇迹。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们身边:一个叫陶华碧的妈妈,用她的手艺缔造了风靡华人世界的“辣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