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畅言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12.03.2015  17:01

让绿色成为贵州最亮丽最持久的颜色

——代表委员畅言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贵州媒体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朱军。

  马长青代表:实现从绿色本底到多彩绚烂的提升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贵安新区,规划区域基本上都是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贵安新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贵安新区建设以来,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注重山地特色和传承历史文脉,采用组团式的空间布局,不“摊大饼”,只“蒸小笼”,认真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探索一条山水城融合、产城景互动、文化特风貌新、生态美百姓富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贵安新区在开发建设中,时时、处处坚持生态保护为先,把“产、城、景”融合互动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重点打造四个功能板块,即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集中打造新体制、高科技、开放型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努力走出一条环境友好、集约高效的绿色山地经济模式后发赶超之路。目前,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产,三大通信运营商云计算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建成,大数据孵化园已入驻项目36个。同时,同济贵安医院、同仁贵安医院也即将开工建设,贵安综合保税区、西部国际智能产业园、瑞士风情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将努力真正实现“产兴、城新、景美”。

  绿水青山是城市最大的财富,也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福利。贵安新区有十里樱花、百年古屯、千顷葡萄园、万亩茶海,山苍木秀、水活石润。在开发建设中,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大力实施“十河百湖千塘”生态水系建设,打造城市“珠串式”的生态景观。大力实施“五区八廊百园”生态绿地建设,按照城市设计和控规,对山头进行了精细分类,凡是景观好、森林植被好的保留下来,进行绿化、美化和彩化,打造山体公园;对宜林荒山和水源地则植树造林,涵养和净化水源;对一些没有价值的石山进行充分利用,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对基本农田、万亩大坝,则严格加以保护,形成城市里有山水、有田园。同时,贵安新区还按照国内最高标准同步建设五个污水处理厂;投入15亿元关闭了21家砂石厂和仅有的2家煤矿;实施蓝天净化工程,3年内完成新区3.2万户农村的煤改气工程;实施国内领先的生态砂基透水和雨水收集系统工程,建设国家新型“海绵城市”。

  “多给自然种绿、多给生态留白、多让城市增色”,是贵安新区建设遵循的一条原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实现从绿色本底到多彩绚烂的提升。一幅山水田园城市的美丽画卷正在贵安大地徐徐展开,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

  窦啟玲委员:绿水青山是吸引高新企业的强磁场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贵州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经过15年的努力,全省上下一心、信念坚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贵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来黔投资兴业,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园落户贵安新区,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贵州专门连着两天穿同一件衬衫“考验”贵州的环境,最后满意地向大家展示他干净的衣领。集机械、装备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兴富祥机械立健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丹寨县,生产出的精密高端机械装备远销海内外。贵州有信念、有底气拒绝污染企业,选择优质的环保企业强强联合。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传播,省内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窦啟玲说:“多彩贵州拒绝污染,作为本土企业,我们更是义不容辞。益佰制药把生产、生活、生态更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势,在园区园林设计、生态节能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方面融入绿色元素,不断强化员工生态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为贵州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年我省制定了发展五大新兴产业的目标,其中以大健康为标准的新医药产业对益佰制药来说是个重大机遇。“贵州无闲草,处处有良药”的贵州形象将展示在世界面前,贵州良好的生态给予企业沉甸甸的自信。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的成果,传播了我们的理念,贵州、贵阳享誉全国,这是我们的骄傲。”窦啟玲说。今年,全省又启动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县乡村造林绿化为抓手,领导干部带领大家一起植树造林,贵州的山会更绿、水会更清,风景会更美,经济会更强,我们离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越来越近。

  廖飞代表:注重顶层设计彰显自身特色

  自2012年以来,黔东南州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注重顶层设计,彰显自身特色,着力破解难题,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注重顶层设计。成立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委员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要求所有县市都要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出台《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生态经济、生态城乡、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生态政治六大体系的建设任务,实施生态创建工程、生态绿化工程、生态宜居工程、生态产业工程和能力建设工程,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保障、考核机制、舆论宣传五个方面保障措施。

  彰显自身特色。黔东南把生态和文化视为核心竞争力。全州的森林覆盖率63%,在绿化工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中,黔东南州启动“增绿添彩”活动,不满足于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要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营造多姿多彩的景观,给绿色黔东南穿上彩衣。走与生态文明相融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按5A级景区建设镇远、剑河县城。利用森林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加大历史文脉、典型建筑、特色村寨的保护力度,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着力破解难题。生态要守护,群众要致富。但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业单一给黔东南州出了一个难题:究竟走哪一条路?2014年,黔东南州对三大工业支柱壮士断腕,实行商品林采伐指标减半、停止补贴高载能产业、推动煤矿关停并转等措施。廖飞说:“这些举措确实对我们的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都是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黔东南正推进林产工业转型升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装、新材料、文化创意、工厂化建房等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

  梁文同代表:传承生态文化守护绿色家园

  “群众对生态的保护意识还是很强,大家都很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梁文同说。在梁文同生活的黔东南州,生态保护的内容写进了很多村寨的乡规民约里,占里乡要求大家共同保护古树,对举报盗伐古树的行为进行重奖。树木是岜莎人信仰的符号,出生时种下一棵树,死后用这棵树做棺材,在坟墓上还会种上树,树对于岜莎人有种神圣的意义。很多集镇上遇上赶场天就会有农民自发买树苗回家栽种。“砍一棵就要种一棵,甚至多种几棵。”梁文同说这是他们当地的习俗,要给子孙留下森林已经是大家不成文的共识。

  青山是黔东南的符号,绿水也是黔东南的标志。当地很多农民仍然保持着在河里淘米洗菜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水质是大家幸福生活的保证。群众对绿水的保护一点都不亚于青山,前几年偶尔会有人半夜用电击、炸药、毒药在河里捉鱼,村民会顾及人情或害怕遭到报复而放弃举报。如今,已经鲜有人敢用非法的方式捕鱼,群众用水越来越放心。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在于群众的意识,在于大家的行动。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为了改善我省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农户生存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我省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2014年,梁文同到榕江县生态移民安置小区调研,从月亮山区整村搬迁过来的两个村寨的农民集中安置在两栋廉租房里,政府给他们完善了基础设施,准备好了家具家电,他们只需拎包入住。梁文同说:“政府把他们从生态脆弱的地方搬迁出来,给他们提供住房,住进县城,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大家都很高兴,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保护了生态,也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人人参与扛起责任

  3月的贵州,百花齐放,俏丽争春。

  微信朋友圈繁花图片一张接着一张,小伙伴们约着赏油菜花、看樱花、观桃花。

  绿水青山是城市最大的财富,也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福利。

  贵州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解决贫穷落后这一主要矛盾,也要在金山银山中守住绿水青山。

  代表委员们关注生态环境的声音一直都在。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阎建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个关于草海治理的议案,同时作为贵州代表团成员,阎建国这个外省人最关心的是贵州的生态环境保护。

  贵州本土代表委员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农村环保问题是民生的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说。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市委书记李再勇认为只有能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产业才能是六盘水的正确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州长廖飞介绍,2015年,黔东南要建设覆盖农村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改变“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处理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主委王世杰提交了关于将赤水河纳入国家跨区域生态补偿试点流域的建议,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对赤水河流域的保护。

  政府在行动,群众紧跟上。黔东南州把生态环境保护写进乡规民约,村民对古树的保护,对树木的崇敬,对清水的保护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对群众生存环境的关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带来的是群众的呼声和心愿。

  生态环境事关你我他。全民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通达。(涂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