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成效显著

28.06.2016  10:05

威宁以其适合中药材生长的独特自然环境,被视为“天然药库”,中药材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威宁积极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药农”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成效显著。

一、种植面积逐步走向规模化。全县2015年完成中药材种植21.3万亩,其中党参6万亩,鱼腥草3万亩,续断0.5万亩,魔芋2.5万亩,半夏种植1.5万亩,百合1.8万亩,万寿菊4.5万亩,其它品种1.5万余亩,中药材种植实现产值21亿多元。21.3万亩分布在全县七大集中连片中药材专业化种植区。即哲觉种植区、西凉山种植区、麻窝山种植区、海拉种植区、梅花山种植区、雪山至龙街片区、乌江源种植区。2016年进一步整合利用全县土地资源,实行合理布局与版块推进,规划落实到村到户,种植面积提升至26.1万亩,产业规模化逐渐形成。

二、投入不断加大。该县采取内培外引的方法,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扶持、科技投入支撑、产品质量核心、企业、合作社经营为主、农民增收为重”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公司来威宁投资创办中药材产业,目前中药材产业已投入资金达5个亿。2016年县级财政投入资金2200万元,受益农户达10468户,46912人,其中贫困户6120户,27474人,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促进贫困农户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三、企业、合作社带动能力不断加强。各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热情高涨,投入积极。贵州大明医药实业有限公司、安徽亳州新科药业种苗有限公司已经建设基地三个,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在迤那、石门、云贵、小海、黑石、哲觉、海拉、麻乍、二塘等乡镇建有标准化中药材基地30000余亩。受其影响,农户自主参与种植中药材势头不断增强。

四、科学技术支撑进一步强化。县委、政府邀请中国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作为该县专家顾问组指导全县中药产业发展,编制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负责培训一批专业合作社、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中药材;利用产业培训资金培训项目区劳动力,提高中药材种植科技含量;利用雨露计划培训资金,在县职校设立与中药产业对应的专业,招收中职学生,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下村指导中药材生产,使该县中药材种植在科学技术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