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科技引领促发展 带动群众奔小康
科技引领促发展 带动群众奔小康
——威宁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纪实
原原种扩繁区。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6日电 近年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降低农民用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为威宁县和贵州省提供优质种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原则,积极探索出了具有威宁特色的县、乡、村三级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即县一、二级脱毒原种生产基地、乡镇二级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和村脱毒良种田。通过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威宁县以“威芋3号、威芋5号、宣薯2号、费乌瑞它”为主的脱毒种薯扩繁面积上万亩,逐步实现了脱毒种薯规范化种植、精细化管理。
威宁把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扩繁与推广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定种、企户繁育、余缺互补”的原则,深入实施国家相关惠农工程,进一步加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推进脱毒种薯推广应用。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在全县建立原原种生产基地1300亩,设计年生产原原种5000万粒;原种生产基地5015.9亩,可生产原种5000吨;建成一级良种扩繁基地18625亩,预计可生产一级良种23000吨;二级良种扩繁基地30.5万亩,预计可生产二级良种35万吨。
原原种生产
201年以来,威宁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拓展马铃薯生产潜力,使农业增效农业增收,积极争取了“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补贴”项目。引进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草海镇民族村建成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快繁中心,总投资8510.83万元,建设核心区190.31亩、生产基地1300亩、示范区3万亩、辐射区30万亩,设计年生产原原种5000万粒,现已完成一期工程,2014年预计生产原原种1000万粒,主要用于威宁县推广。按用种量5000粒/亩计算,可为2015年建设2000亩原种基地,对全县脱毒马铃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原种生产
近年来,威宁马铃薯种植呈现出面积不断扩大、冷链与加工链条不断延伸的良好局面。但是由于马铃薯种类混杂、品性退化,成为了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威宁县农牧局积极落实马铃薯原种扩繁,加强全县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
2014年,威宁组织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威宁草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威宁夜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威宁高原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威宁草海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威宁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威宁大西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种薯扩繁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和与农户合作,在草海镇、双龙镇、麻乍镇、雪山镇等乡镇共建设原种生产基地5015.9亩,预计生产原种5000吨,按亩用种量200公斤计算,可为2015年建设25000亩一级良种扩繁基地。
一级良种生产
近年来,威宁立足资源优势,把马铃薯一级良种生产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不遗余力地加大马铃薯一级良种科技培育力度,夯实基地建设,拓宽市场营销体系。
2014年,威宁依托国家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项目,以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宁草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威宁大西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威宁黔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种薯扩繁企业为依托,在草海镇、迤那镇、双龙镇、小海镇、雪山镇、么站镇、观风海、秀水镇、盐仓镇、二塘镇等乡镇建立一级良种扩繁基地18625亩,预计可生产一级良种23000吨,品种主要有宣薯2号、威芋5号、费乌瑞它等,种薯主要用于2015年全县推广扩繁,可建设11.5万亩二级良种扩繁基地。
二级良种生产
威宁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马铃薯二级良种扩繁基地建设,并取得成效。
今年,威宁县在草海、么站、迤那、雪山、小海、麻乍、秀水、双龙、海拉、板底、哈喇河、牛棚、大街、中水、观风海、炉山、黑石、哲觉、龙街、二塘、新发和龙场等22个乡镇建立了二级良种扩繁基地30.5万亩,预计可生产二级良种35万吨,预计销售25万吨以上,购买主体主要是省内外商品薯生产企业,预计销售价格2.00元/公斤,销售额5亿元以上,占全年总收入的14.38%。
目前,威宁已发展形成具有相当实力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生产企业10家、种薯公司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年脱毒原原种生产能力已达到1000万粒以上,威宁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胸有成竹地告诉笔者,“‘十二五’末,我们要以威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良种扩繁、精深加工、鲜薯贮藏、市场营销、产业文化等产业要素的高度集成和产业链条的循环发展,努力把威宁打造成中国西南最大的县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商品薯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与物流四大基地和西南具有影响力的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集散、技术研发、产品展示五大中心,使威宁真正成为‘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成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刘军林 肖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