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尕布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座谈会讲话摘登

27.09.2015  08:35

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向深入

青海省委书记 骆惠宁

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尕布龙事迹,是为了更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不断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向深入。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严三实”重大要求,此后一年多来,又在不同场合多次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阐明了“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实践途径和检验标准。今年9月,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习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管党治党的思想宝库,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打牢思想根基,注重学用结合、大力贯彻落实,不断把践行“三严三实”引向深入,真正以专题教育的成效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委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号召向尕布龙等先进典型学习,各族党员干部热情响应、广泛参与,自觉以尕布龙同志为榜样,认真查找不严不实表现,立行立改,有力推动了专题教育。新华社挖掘整理尕布龙先进事迹,刊发了《把党和政府好形象立在百姓“心坎上”——尕布龙事迹在青海“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反响强烈》一稿,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尕布龙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典型,要求多宣传像尕布龙这样的共产党的好干部。中央和省级媒体迅速行动,进一步深入宣传报道尕布龙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地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广泛共鸣。

说起尕布龙,青海的同志大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2003年我到青海工作后,印象最深的是啥时见到他,他都穿着褪色的蓝布衣,有时还满身的土、半腿的泥。这个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且随着时光推移愈发深刻。尕布龙出生在海北州金银滩草原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家庭,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党员领导干部,他的思想品德和感人事迹,早些年已在青海被人传颂,是广大干部公认的好干部。刚才,尕布龙生前同事、身边工作人员、曾受其帮助的群众代表、新华社记者以及他的亲属,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尕布龙的生平事迹,中宣部、中组部、新华社领导同志高度评价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大家深受感动和教育。

毛泽东同志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尕布龙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反映出的忠诚、担当、清廉、奉献精神,正是“三严三实”的生动体现。生命可以燃尽,但精神之火不会熄灭。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更好学习尕布龙事迹,永久传承尕布龙精神。

学习尕布龙,就要学习他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笃定信念、忠贞不渝。习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尕布龙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凭借的既是朴素感情和过人毅力,更是对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在脱离群众的高度警觉。他说:“不知老百姓甘苦的人不配做共产党的干部,而一个人只有像老百姓一样艰难地生活和劳动过,才能领会老百姓的甘苦。”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冷暖安危,工资成了百姓看病的“救命钱”,安家费成了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的“修缮款”。他在岗位时,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带领群众劈山开路、探索草原灭鼠、牛羊育肥,从不办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事。他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书写了共产党人永恒的信念与忠诚。我们学习尕布龙,就要像他那样,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学习尕布龙,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习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尕布龙把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做为一生不变的信条。在他看来,作为人,一个放羊娃和一个省级干部之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只是放羊娃手里握着的是牧鞭,而省级干部手中握着的是人民给予的权力,因而当官就得替人民挑担子、扛责任。他也正是这样做的。无论在城镇乡村、在草原牧区、在雪域昆仑、在南北荒山,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退休后,他选择的是继续实干创业,瞄准了西宁南北山,扛把锄头和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又为昔日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我们学习尕布龙,就要像他那样,牢记使命,不畏困难,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创出佳绩。

学习尕布龙,就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本分做官、干净做人。习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尕布龙常说:“权力来自百姓,只能服务于百姓,绝不能以权谋私”。他终始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淳朴勤劳的高尚品格。虽然担任省级干部20多年,但在各族群众心中,他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者。他出行轻车简从、调研自掏餐费,不吃招待饭、不住大宾馆,春节时为了让乡亲们过个好年,他经常领着干部替乡亲们放羊。他对家人严格要求,“约法三章”,子女亲属没沾过他的什么光,身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始终表里如一,老实做人,襟怀坦荡,展现出政去人声后、丰碑在人间的崇高魅力。被群众誉为“一个牧人一样的公仆,一个公仆一样的牧人”。我们学习尕布龙,就要像他那样,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干净人”、生活上的“正派人”,以良好形象展示共产党人的本色。

学习尕布龙,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加强修养、终身奋斗。习总书记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尕布龙用自己一辈子的坚守,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不停止”的庄严承诺,实践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生信条。他18年奋斗,西宁南北两山完成绿化20.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他30年坚守,心牵群众、情系群众,自己的住所成为从不收费的“牧民店”。他50年奉献,勤奋工作,无私正派,把共产党人的形象伫立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学习尕布龙,就要像他那样,以感恩之心对“”,以敬畏之心对“”,以奋进之心对“”,以尽忠之心对“”。

习总书记指出,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尕布龙用一生的奋斗和奉献,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领导干部应当怎样挺起精神脊梁的生动示范。青海高寒缺氧、条件艰苦,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缺氧不缺精神,近年来涌现出的尕布龙、廉福章、韩慧瑛、才仁松保、昂尕、王成元等先进典型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向尕布龙等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把专题教育的成效进一步化作转变作风、建强队伍、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一是树立问题意识,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当前,青海改革发展稳定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时代和人民呼唤尕布龙式的好干部。全省各级党组织都要强化问题导向,进一步在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组织好专题教育讨论,开好民主生活会,强化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真正树立严和实的好作风,形成严和实的新气象。

二是进一步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发挥榜样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的示范引领效应。尕布龙的先进事迹是一个鲜活的党性教育教材。各地要把开展向尕布龙等典型模范人物学习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在前一段媒体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组织报告团巡回宣讲、演好以尕布龙事迹为原型的话剧《草原之子》,不断扩大尕布龙精神的社会影响。同时,用好我省编印的反面典型材料,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做“三严三实”的忠实践行者。三是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以“三严三实”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尕布龙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把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要解决“乱用权”问题,也要解决“不作为”问题,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直面矛盾,奋发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同志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大力弘扬尕布龙精神,更高树立起“三严三实”的标杆,为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而不懈努力!

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

新华社社长 蔡名照

经中央批准,今天青海省委和新华社在这里召开学习尕布龙精神座谈会。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见贤思齐,发挥好尕布龙同志这样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不断为作风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注入正能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三严三实”,做好各项工作。

新华社与尕布龙同志很有渊源。早在1979年,新华社就播发了题为《廉洁奉公的副省长——尕布龙》的通讯,称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此后,新华社多次报道过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今年7月,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报道中,新华社记者深入尕布龙同志家乡青海省海北州及他工作过的省农牧厅、省政府、省人大等单位,采访尕布龙同志家人、同事等数十人,全面深入挖掘尕布龙同志的感人事迹,还原他“朴实为人、勤恳办事、一心为民”的一生。中央领导同志对新华社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就进一步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弘扬尕布龙精神提出了要求。随后,新华社通过通讯、评论、图片、视频、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尕布龙同志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全方位报道,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尕布龙同志为什么在群众中有那么好的口碑,那么高的威望?尕布龙同志去世4年了,青海各族群众为什么没有忘记他,处处传颂他的故事?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今天,新华社关于尕布龙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为什么能引起干部群众强烈反响?

回顾尕布龙同志的人生历程,严与实构成最为厚重的底色。他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他在职时为一方发展殚精竭虑,退休后为生态改善不辞辛劳。尕布龙同志像一面明镜,折射出一名领导干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对法纪的敬畏。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越是了解尕布龙同志不平凡的一生,越是深入他的精神世界,我们就越能明白,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最近,习总书记就践行“三严三实”又提出四方面要求,包括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尕布龙同志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标杆,学习尕布龙精神,就要学习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赤诚的为民情怀、清廉的为政品格、强烈的担当精神。

作为新闻宣传单位,我们学习尕布龙精神,就要汲取精神力量,转化为做好宣传报道的强大动力。尕布龙同志说:不能忘了养育自己的草原和牧民群众。几十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这句话,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这句话。他将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跋涉草原,帮群众脱贫致富;他下乡轻车简从粗茶淡饭,念的是减轻百姓负担。尕布龙同志光辉的一生启示我们,只有深入实际、扎根群众,做工作才能做到群众心坎上,干事创业才会有深厚的根基。

向尕布龙同志学习,我们在宣传报道中,就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始终坚持勿忘人民、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服务对象,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闻宣传成效的最高标准,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宣传阐释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聚焦中央关注问题的同时倾听人民群众意愿呼声,做到既连“天线”、又接“地气”。

向尕布龙同志学习,我们在宣传报道中,就要发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传统,保持扎扎实实抓调研的作风。越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越要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研究透,让文风更加鲜活朴实。这样,我们的报道才会更加客观真实准确,更加贴近民情民意,从而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向尕布龙同志学习,我们在宣传报道中,就要善于发掘和报道先进典型,不断弘扬“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正能量。几十年来,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郑培民到杨善洲,新华社记者正是在不断深入实际、贴近群众中,发现和报道了一批批群众赞誉的优秀干部。透过新华社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报道,这些在时代风云中涌现出来的楷模,成为一代代人学习的光辉榜样,成为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用更多深入现实、扎根群众的报道不断凝心聚力、鼓足干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需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在新华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我们要以尕布龙精神为动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动践行“三严三实”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尕布龙同志事迹和精神的深入挖掘和持续报道,讲好尕布龙故事,使这一先进典型更加可敬可学、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要继续积极反映专题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的热烈反响,广泛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专题教育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深入发掘践行“三严三实”的先进典型,为专题教育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专题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为践行“三严三实”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动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抗战年代,为了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先烈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尕布龙等一代代党的优秀干部,他们境界高尚、作风过硬、一心为民,在群众心里树起了永远的丰碑,他们也是共产党人需要崇尚和学习的英雄。让我们向先进典型学习,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典型是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

中宣部副部长 孙志军

前一段,看了中央新闻媒体关于尕布龙同志事迹的报道后,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刚才,几位同志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我们生动讲述了尕布龙同志真实且质朴、平凡且崇高的感人事迹,使自己又一次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我感到,在尕布龙同志身上,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和“四个人”的要求,诠释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内涵。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职时始终心系百姓,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不容易,退出领导岗位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更不容易;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认真做一些让人民群众有口皆碑的好事不容易,但一辈子始终如一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年年月月天天不辞辛劳、两袖清风一辈子为人民做好事更不容易;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长期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容易,用这种要求感染带动身边同志、亲戚、朋友身体力行从不含糊更不容易。今天参加学习尕布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座谈会,感动至深、受益良多,尕布龙同志竖起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尕布龙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多宣传像尕布龙这样共产党的好干部,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典型。这次又专门安排我们参加座谈会,进一步把学习弘扬尕布龙精神引向深入。前段时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中宣部组织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地宣传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形成了学习尕布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热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舆论氛围。

一是用榜样的力量提振精气神。我们常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力量,就是激励我们开创未来的精气神。在尕布龙同志身上,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他把对党忠诚作为一生不渝的坚定信仰,在党爱党、忧党、为党,牢记党的宗旨,作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尕布龙同志身上,体现了担当的力量,无论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对事业负责,全心全意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在尕布龙同志身上,体现了实干的力量,他尊重科学、严谨务实,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劲头,时时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要大力宣传更多尕布龙式的好党员、好干部,用榜样的力量提振全社会的精气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筑牢共同理想,保持奋发向上、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承担起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是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正能量。先进典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是有形的正能量,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尕布龙同志始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为党员干部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的学习榜样。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广泛开展向尕布龙同志等先进模范人物和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学习,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不断提升,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产生强烈的示范辐射效应,激发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向先进典型看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自觉遵守公序良俗,保持良好道德情操,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践行者。

三是用榜样的力量展示新形象。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媒体集中宣传后,大家普遍感到,从这样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身上,看到了新时期我们党的形象、干部的形象、公仆的形象。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不同时期的优秀共产党人光辉形象诠释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影响教育了一代代人。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优秀干部作为重要职责,深入挖掘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注重用事实说话、让群众说话,增强感染力说服力,讲述好他们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感人事迹,彰显他们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时代风釆,充分展示党员干部的正面形象,展示党员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是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们要继续推出更多践行“三严三实”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专题教育的经验做法和进展成效,使崇德向善的正气歌更加响亮,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三严三实”的价值导向更加鲜明,鼓舞大家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 周祖翼

今天,青海省委、新华社在这里联合召开座谈会,来自各方面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共聚一堂,共同追忆尕布龙同志平凡而又崇高的一生。刚才,尕布龙同志亲属、生前同事、新闻记者和群众代表,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尕布龙的感人事迹,听了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鞭策自己,领导干部要当好旗帜和标杆,全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全党同志的殷切期望。尕布龙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楷模。今年7月,中央领导同志就学习宣传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尕布龙同志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是“三严三实”的典型,对学习宣传尕布龙事迹提出要求。青海省委部署早、行动快,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向尕布龙同志学习的活动已经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起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推出系列长篇通讯和评论文章,生动展示出尕布龙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

来到青海参加这个座谈会,听了大家的发言,对尕布龙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切的体会。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4组数据:一是他在省级领导岗位任职22年,上千次深入农村牧区调研,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二是他退休后用16年时间带领大家栽树3000多万棵,给西宁百姓留下了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三是他把自家办成“牧民店”,30年里为7000多名牧民免费提供食宿;四是他从政50年,没有为一位亲属开过方便之门。透过这些数据,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坚守一生的对党忠诚、坚守一生的为民爱民、坚守一生的担当尽责、坚守一生的克己奉公、坚守一生的艰苦奋斗。

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就要像尕布龙那样,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尕布龙同志之所以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60年如一日地为改变青海群众生产生活面貌不懈奋斗,最根本的就在于他毕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好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我们学习尕布龙同志,就要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抱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补足精神之“”,立起思想上“定海神针”,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以行动书写对党的绝对忠诚。

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就要像尕布龙那样,始终保持赤诚为民的公仆情怀。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尕布龙去世4年,却在群众心中留下无尽思念,就是因为他一生实践“永远为老百姓放牧、永远当公仆”的诺言。我们学习尕布龙同志,就要时刻不忘党的根本宗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永远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具体事、做实在事,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不是靠地位和权力,而是靠一颗公仆心、满腔为民的热情赢得群众的拥戴。

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就要像尕布龙那样,始终做到担当、尽责、实干。尕布龙同志始终有那么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一生创业到老、实干到老,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担任省级领导,他几乎跑遍了每个乡村和牧业点。退休后挑起绿化西宁南北两山的指挥重担,他象钉子一样“”在山上,把种树当成自己的生命。

我们学习尕布龙同志,就要弘扬强烈的担当精神,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共同为改革谋招,一起为发展出力,做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

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就要像尕布龙那样,始终严以用权、克己奉公。尕布龙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谋取好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他常说,“乌纱帽是人民给你的,不是你头上长的犄角”。我们学习尕布龙同志,就要保持清廉的为政品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家庭观,确保手中权力的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就要像尕布龙那样,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尕布龙同志为官几十年,一直过着简单俭朴的生活。在尕布龙身上,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是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永远具有正气充盈、百病不侵的人格力量。我们学习尕布龙同志,就要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优良作风丢不得,党员本色变不得,自律要求松不得。领导干部更应当以上率下,作出示范,以俭朴生活陶冶高尚情操,以两袖清风涵养浩然正气。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以正反典型为镜子,在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上下功夫。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我们要引为榜样,见贤思齐,在以身作则上见表现,在遵规守纪上见行动,在整改落实上见实效,努力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