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第二十三次年会暨“深化新时代民族文化研究·助推区域绿色发展”高端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
12月24日,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第二十三次年会暨“深化新时代民族文化研究·助推区域绿色发展”高端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花溪校区行政楼第五会议室举行。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张学立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教授,贵州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贵州民大原党委书记、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原会长高万能教授,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丰泉,省社科院副院长索晓霞研究员,省民宗委文教宣传处处长黄家逊,学会执行会长杨政银教授,学会执行会长、贵州师大邓光华教授,学会副会长、贵州民大副校长肖远平教授,学会副会长、安顺学院副院长王芳恒教授,学会副会长、黔南民族师院副院长吴一文教授等学会领导,以及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旅发委、省民宗委的同志和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学会执行会长、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杨军昌教授主持。
年会暨论坛现场(一)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丰泉到会祝贺并讲话,他强调,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贵州最为珍视的宝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研究民族文化要有世界眼光。他希望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挖掘新亮点、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在开发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升贵州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为贵州后发赶超插上理论翅膀,汇聚社科力量,培养社科人才,打造社科品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力量。
刘丰泉讲话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学会会长张学立教授作学会2017年工作报告。他说,2017年学会在省社科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新智库、聚力谋发展,在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社科普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繁荣发展贵州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张学立围绕八个方面介绍了学会2017年主要工作:一是以思想引领进一步强化为标志,学会凝聚力不断提升;二是以顺利通过省社科联年检考核为标志,学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三是以“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民族文化学派’网站”顺利开通为标志,学会内宣和外宣平台不断优化;四是以聘请部分老领导老同志和知名人士为学会高级顾问为标志,学会发展的咨询指导团队得到加强;五是以成功召开第一次网络理事会为标志,学会创新管理机制优势不断凸显;六是以扎实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学派”建设为标志,学会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七是以学会会员重大攻关项目顺利结项和获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为标志,学会研究成果和重要项目立项不断涌现;八是以抓好2018年工作为依托,砥砺奋进逐梦新时代,不忘初心再谱新篇章。
张学立特别强调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致力于培育“贵州民族文化学派”的“八个一”建设思路:一是拥有一个共同主题;二是夯实一个学术共同体,即学会组织;三是创建一份专门期刊(现申请刊号难度大,可以书代刊);四是形成至少1个独特的研究方法或研究范式;五是公开出版或发表围绕主题、运用独特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六是形成一个关于该主题的特有知识体系,并在国际国内产生影响;七是建成一支关于该学术共同体的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团队;八是培养一批拥有该知识体系的人才。
张学立教授作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2017年工作报告
年会暨论坛现场(二)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教授致欢迎辞。他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社会各界人士对学会和贵州民族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陶文亮简要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的基本校情,并着重介绍了我校在民族文化研究、传承和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说,贵州民族大学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创新工作,依托民族学、社会学、法学等优势学科,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颇有潜力的民族文化研究团队。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民族艺术、民族语言等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经过长期努力和积淀,贵州民大取得了一批民族文化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
陶文亮教授致欢迎辞
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贵州民大原党委书记、学会原会长高万能讲话。他说,此次年会是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新时代,民族文化研究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针对论坛主题“深化新时代民族文化研究•助推区域绿色发展”,高万能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明确“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坚持“转化论”,要把贵州的自然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生态脱贫之道;三是写好“特色论”,在“特”和“美丽”上做文章,从民族生态旅游、民族音乐舞蹈等方面抓好宣传和开发,在“美丽”两字上做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
高万能教授讲话
学会执行会长杨政银教授致开幕辞。他首先对年会暨论坛举行表示祝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化新时代民族文化研究·助推区域绿色发展”主题积极讨论,发表真知灼见,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民族文化研究相关工作,推动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
杨政银教授致开幕辞
杨军昌教授主持会议
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苟以勇研究员作学会年度财务工作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深化新时代民族文化研究·助推区域绿色发展”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和大会交流发言,专家们各抒己见、交流碰撞,精彩纷呈、可圈可点。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