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举行“做人、做事、做学问”专题讲座
28.11.2014 04:52
本文来源: 贵州大学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王瑶 实习记者 罗庆亚 赵俊 报道|摄影 邹榕琪) 11月26日下午,由国家素质教育基地主办的2014“做人、做事、做学问”专题讲座在我校新校区圆形报告厅举行。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何茂莉主讲,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范伟主持。我校学生处副处长钱龙和王迪参加座谈会。
何茂莉教授围绕“坚守与自觉——一种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为主题开展讲座。以民族之问对“民族区域内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展开系列的讨论,提出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以及共同生活四个指标组成的谓之为民族。并对何谓族群、何谓中国作了详细分析。
为使在场同学进一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何茂莉教授从民族识别的重要性解释为何我国少数民族会由新中国初期上报的400个民族变为现如今的56个民族。举例“轻辞古之天子,难辞今之县令。”来论证民族性不等于道德水平或文化优劣。且补充道,共性与多元的中国现实,民族性会长期存在。关于态度,何教授认为应用自觉与坚守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民族文化,用温情与敬意厚待民族文化。以更加谨慎、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坚守,“离开了这种坚守,文化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行之不远,持之不久。”唯有持有自觉与坚守之态度,才能有中国样式、中国思想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文化。
“大学充当着文化守护人的角色,其保留的记录是民族文化‘自我认同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要对民族文化从整体上持一种肯定与热爱的态度。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身份证,所以更应该懂得民族文化的价值。知识对于发扬和继承民族文化尤为重要。知识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何茂莉说道。
【责任编辑:陆瑶】
本文来源: 贵州大学
28.11.2014 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