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给家长打分:老妈,都是老爸拖了你的分数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就是父亲节了,习惯了每天“以父之名”对孩子发号命令的爸爸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让孩子给你打分,你会得到积分?
日前,在市北初级中学初二年级召开的一次家长会上,爸爸妈妈们就拿到了一份这样的成绩单。虽然父母的平均分达到了80分以上,但是在评语里,孩子们还是给父母提出了意见。有趣的是,孩子们似乎对爸爸意见更多,甚至有孩子“安慰”妈妈,“妈妈,其实你表现不错的,就是老爸拖了你的分数”。在孩子们的心声中,“不要总是吵架”“不要总是对我指手画脚”“放下手机多陪我”引起共鸣。
家长困惑:我对你好,你为什么不领情
初二年级组长李强介绍,初二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萌芽,他们开始变得愈加敏感,也更容易出现亲子沟通问题。在家长面前,孩子们往往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激烈争执。
“不少家长觉得‘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领情?’我们希望让家长知道孩子究竟需要什么,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孩子。”李强说,调查问卷的题目由老师根据一些网络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编写,全年级360个学生全部参与打分。问题包括“是否经常询问、听取我的学习情况汇报”“是否能为我的学习创造比较安静的环境”“是否能对我严格要求,不溺爱”“是否能教我合理花零用钱”“如何谈论不正之风”等。
调查发现,能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又能帮助孩子制订人生规划的“伙伴+导师”型父母,最受孩子欢迎。孩子们不希望父母成为“压迫型”家长,过快的语速、过高的语调、整天的唠叨则成为家长的“失分点”。有意思的是,全职爸爸、全职妈妈的分数未必高。“当家长失去自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很难受。”李强分析。“感觉所有东西都是望不到头的……哎,不说了。”一个孩子在评语中如此写道。在家长会上,李强提醒,“如果真的有一天孩子不说了,就危险了。”
孩子心声:不要对我吼 我会很害怕
要从孩子手中拿到高分,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一对双胞胎儿子的爸爸得了96分,因为孩子觉得,“爸爸把烟酒都戒了,是非常负责的人”;一个爸爸虽然分数不高,但在儿子心中,“最近你抽了很多时间陪我,现在你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了。”李强说,孩子们即将迎来14岁集体生日,根据问卷结果,学校也请家长们给孩子亲笔写一封信,拉紧两代人的情感纽带。
孩子,究竟希望父母改正哪些不足?希望度过怎样的亲子时光?在评语中,孩子们的表达很直接,给老爸的意见,占了大多数——
不要跟我妈大声吵架,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但是我很害怕。
家长做不到的东西,为什么要我做到。你在玩“天天消除”为什么不让我玩,至少不要让我知道你在玩。
老爸请你关掉手机,像我小时候那样陪我。
没事陪我看看《名侦探柯南》吧,半个小时就行。
很多事我都懂,不要看到问题的一面就骂我。
每次言谈,万事不离成绩,感觉很压抑。
希望爸爸也能参加一次家长会。
当我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请与我一起思考,不要遇到问题就上网查。(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