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给我一枚种子
2016年4月15日早上8点30分,在市委党校综合楼102教室开始了一堂名为“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课程,这是国培计划中的幼儿教育班,由来自上海市闵行荷花池世博幼儿园的业务园长陆玲华老师开讲,听课的都是来自贵州各个地方的幼儿园老师,课程从8点30分持续到11点30分。
一名来自观山湖区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陆老师的课给了她在幼教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路,课上讲了很多实例,表明陆老师的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上海市幼儿园的教学方案并不完全适应于贵州,在贵州开展的话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说活动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陆老师讲到的瓶盖收集游戏,如果在贵阳幼儿园,那么这些瓶盖就需要资金和家长的配合,但有的家长是不愿意配合的。她还告诉我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幼师的自身素质问题。现在很多幼师都是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而是从职业学校里出来的,对有些理论知识是比较欠缺的。就拿陆老师课上提到的有一个叫“山羊过河”的游戏,里面就涉及了有些物理学原理,但有的老师并不知晓,所以这就不能及时给孩子普及相关知识了。
何为“个别化学习活动”?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含主题学习的核心经验)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学习活动。学习为主、注重过程,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讲完这个概念后,陆老师就举了个例子。有一天,她看到班上有一个同学在玩陀螺,于是没几天班上很多同学都有了陀螺,各式各样的,陆老师就问他们谁的陀螺最好,一个孩子说,转得最长久的就是最好的,她又问,那怎样才能知道谁的陀螺是转得最长久的呢?孩子们决定要比一场,结果他们发现在不同粗糙平面上陀螺的旋转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了物理学中的一些原理,也就体现了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
课上陆老师分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前世今生;二、个别化学习活动与课程实施;三、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四、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行为。其中第一方面提到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意义,对幼儿的活动与发展分别具有即时价值、终身发展的意义,并举了音乐的例来说明,孩子现在听到的音乐,直观上会觉得很美很动听,优雅的音乐像天鹅的脖子,这是音乐对孩子的即时价值,而孩子对音乐的审美与鉴赏却是终身发展的。
最后,陆老师向我解释了关于游戏与学习的问题,游戏与学习是两个概念,游戏是一种学习,学习却不一定是游戏,幼教的学习是需要情境的,比如幼儿园里教小朋友一套拳,那么老师就会说:“小朋友们想不想吃西瓜啊,想吃的话我们来劈西瓜,大西瓜,圆又圆……”跟着做动作,就会创造一种小朋友能理解的情境,从而更有效和有趣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