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丁旗镇:出售玉米秸秆省力又增收

22.10.2015  19:32

    秋收季节,常见田间地头玉米秆、稻谷秆或横七竖八乱堆乱放,或在滚滚浓烟中焚烧殆尽污染空气,为秋收的美景与喜悦蒙上一层阴影。但记者10月20日在镇宁自治县丁旗镇的顺源养殖有限公司及其周围,看到了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顺源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四街村,牛棚里60头大架子杂交优质肉牛正在咀嚼草料,饲料仓库里堆满了一包包青贮饲料,租种的田地里还有鲜绿的玉米株没有收割,而利用牛粪作为有机肥栽种的西红柿、生姜长势正盛,没有焚烧秸秆的浓烟、没有堆积如山的牛粪,传统概念中的农业废弃物都得到了综合利用。

    作为合作社的股东之一,有着26多年畜牧兽医经验的王道平向记者谈起了他们生态循环养殖的思路,3年前他就与3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办这个养殖场。

    王道平介绍,养殖肉牛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草料问题,1头牛长1斤肉,大概要耗25斤草,我们要购大量的草料,看到不少村民焚烧秸秆,感到非常可惜。今年花10多万元,购买了专业机械,能把秸秆粉碎、脱水、挤压、打包,处理后的草料能在密封袋内发酵成适口性极佳、营养充分的青贮饲料,还可以保存两三年,为精心饲养的肉牛提供优质青贮饲料。

    尽管用两层包装袋严实包裹,氨化发酵后的一袋袋青贮的全株玉米饲料仍发出淡淡的糖酒味。王道平介绍,300吨袋装青贮草料已堆放半个月,全是用带有包谷的全株玉米秸秆,连秆带籽一道粉碎,发酵过后,牛爱吃,长膘快。通过王道平向附近村民耐心讲解、算账,周围不少村民眼中秸秆已变成“生财草”,已经舍不得焚烧了,公司答应村民们,今年还要收购300吨干稻草。

    王道平说,本地包谷生长期120天,如果村民提前15天收割,秸秆还带着青色,包谷“包包”不用摘,全株收购价是0.25元/斤,一亩地全株包谷产量是6000至7000斤/亩,可收1500元左右,一年可种两季,就可收3000元。如果村民按过方法,等到120天收获,一亩收干玉米籽收六七百斤,1 斤1元,才六七百元,加上1斤一毛五左右的干秸秆,总共也才收入七八百元。两相比较,村民采用前一个方法,可省去摘包谷、运包谷、晒包谷、打包谷、再运包谷等多道程序,比后一种方法收入多一倍。

    顺源公司在养殖场周围租了400亩地种饲草,周边新寨村、黄泥洞村、猫猫村等周边村寨农户也积极向公司提供青贮秸秆,公司草料压力减轻,到明年6月一期工程完工,年存栏量可以达到500头。

    市畜牧兽医局总畜牧师周荣树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对田地产出秸秆的量和肉牛食用草料的情况来简单计算,100头牛可以吃掉600亩稻田、800亩玉米地的秸秆制作的青贮饲料,即饲养100头牛就可以让1400亩田地的秸秆不被焚烧,这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周荣树说,通过养殖产业的发展,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畜牧产业有效地帮助农户改变农村传统的种植收获方式,转变农户的思想观念,将玉米整株作为青贮饲料的优质原料收割出售,节约劳动力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收益。

    如今在镇宁顺源生态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周边的村寨,许多农户已经接受了这种方式,不仅向合作社出售秸秆,还与合作社达成协议,对自家地里的玉米进行预售,有的还与合作社达成了共同养牛的意向。

    “为了满足合作社规模发展的需求,保障优质的小牛供应,合作社向市畜牧局积极申请项目、技术支持,申请的100头能繁母牛养殖项目已经获批。”合作社股东之一的吴永江说:“项目申请来之不易,在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的原则下,打算合作社养殖50头,其余的能繁母牛则采取合作社免费为农户修建牛圈,母牛生产后,合作社按市场价收购小牛的方式交由附近农户喂养,使养牛形成一个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致富。”(王瑜 王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