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站在新起点 奋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5.12.2014  15:02

  贵安新区环保局在大学城开展万人签名倡议环保活动

  保护好绿水蓝天。 文超 摄

  孙晓蓉 李薛霏 罗 余

  年末岁初,贵安新区的工作节奏充满了“绿色调”。

  以全区大会形式对全力推动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正式发布《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梳理制定了贵安新区生态保护9大制度进行审议,征求意见;

  ……

  贵安新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坚定的信心、更大的力度、在更高的层面,全面安排部署、强力推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以此引领新区科学发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马长青在对全面启动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行动员时提及的四个“”字,再一次充分展示出贵安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率先”、“带头”、“先行”的决心和勇气。

   率先示范         

  凸显新区绿色发展重要地位

  贵安新区在全国、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国家赋予贵安新区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把开发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建成物理的、落地的生态文明示范新城。

  中央、省委省政府对贵安新区的希望,为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国家提出贵安新区要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希望我们在国家层面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与跨越发展提供示范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努力把贵安新区打造成全国极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区,希望我们能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马长青的一席话,体现了贵安新区决策层坚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清醒认识。

  对贵安新区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贵安新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近93%的面积位于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上游,近72%的面积位于红枫湖汇水范围,具有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和脆弱的“特殊实际”。作为一个刚刚“起跑”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正值大开发大建设的“特殊阶段”。率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新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事关全省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这是贵安新区的“特殊地位

  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贵安新区一直摆在重要位置。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的后发赶超之路,早已成为贵安新区的发展共识。

  为此,贵安新区坚持全面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利用最新理念和最新技术,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马长青相信:“良好的生态,是贵安新区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优势、最持久的生产力、最靓丽的名片、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环境优先        

  奠定良好生态“底子

  “求生存”还是求“生态”?用“环境换取增长”还是以“生态优化发展”?一开始,贵安新区就都选择了后者。

  自2012年10月挂牌成立,贵安新区就坚持“生态优先”、“先环境、后开发建”的发展和建设理念,以“做环境、做项目”为核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以赴推进绿色发展。

  在完成的《贵安新区总体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和子规划中,土地、森林、湖泊、河流、大气等生态要素都是编制规划时的重要考量要素,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了前提条件。

  贵安新区严格保护人文资源和开发绿色空间,划定了禁建区、限建区以及耕地、林地保护红线,构建“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和生态空间结构。

  设置“绿色”门槛,贵安新区环保部门通过建立健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实行招商引资项目环境保护准入预评估机制,为招商部门在项目前期考察和选址阶段提供评估意见,确保入驻项目符合区域规划环评要求。

  坚持环境基础设施先行,新区将申请的环保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性项目的基础设施中。

  随着近期高峰、花溪南部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入试运行,贵安新区按全国污水处理最高的北京标准开工建设的一批污水处理处理设施迅速推进,按照与国际接轨的直饮水标准开工建设小寨水厂厂区年底也将建成。

  与此同时,新区启动了“十河百湖千塘”和“五区八廊百园”工程,基本建成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学城景观绿化和“三纵两横”道路绿化工程。在贵安大道、百马大道开展了生态砂基透水和雨水收集系统示范建设。

  为保护生态环境,贵安新区连出“重拳”:关闭了直管区内21家砂石厂和仅有的2家煤矿,搬迁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105家。到2016年底,新区要淘汰区内所有燃煤锅炉。

  为了约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新区相继编发《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前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14-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

   制度建设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为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保驾护航。

  贵安新区坚持通过改革创新构建长效体制机制,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2014年,新区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结合新区实际探索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围绕能源、土地、水严格管理、污染物排放、生态红线、生态补偿、损害赔偿等重点,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14年末,贵安新区已经完成了《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试行)》、《山体损坏恢复制度》、《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9大制度的制定,并进行了审议。

  按照一系列制度设计,在新区内已有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贵安新区将加快推动与贵阳、安顺等地区建立区域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加快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现环境污染动态监控。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积极培育环保设施第三方运营组织,努力走出一条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市场化的新路子。

  新区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制定直管区四大功能区域产业“负面清单”,引导和鼓励功能区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坚持投融资政策“生态环保”导向,加大对生态环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推进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引导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

   主动作为         

  走出贵安特色生态文明发展路

  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全面启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目标狠抓落实,贵安新区表决心,主动作为。

  湖潮乡党委书记陆祖宏告诉记者,今年植树节期间,湖潮乡就号召乡村两级干部种植新树苗5000余株。乡里通过“以奖代补”进行垃圾、卫生管理,每月对垃圾处理达标、卫生保洁良好的村寨予以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奖励,激励各村寨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据高峰镇党委书记朱基华介绍,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该镇提出了“种、管、护”三字方针:大力发展种植业增加植被覆盖。重点加强对羊昌河和麻线河流域的管理,沿河每个村寨聘请专职管理河流生态的“河长”,负责河流及周边林地的管理,严禁“乱倒”、“乱砍”行为。对现有林地资源进行保护,有林地的村寨配备森林管护员,负责所在村寨的林木管护,减少林木盗伐和森林火灾。

  “我们坚决做到自己污染自己治理,保证企业符合贵安新区提出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要求。”贵安新区高原彝药公司生产线负责人陈刚表示,目前公司生产过程“零污染”。而对于公司未来会开展中药的前期处理业务可能带来的水污染危险,公司已经开始制定有关污染治理方案了。

  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擅自做出重大变更、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即擅自投产、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整顿治理。对部分屡令不改的企业,实行强制停电;对治理无望的企业,一律关闭取缔。针对环境违法行为,新区环保部门开展了多轮执法检查。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也至关重要。”党武镇党委书记万琳认为。

  开启“全民环保”时代,今年以来,贵安新区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新区掀起了一股“保护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的热潮。与此同时,贵安新区还通过开通环保热线,力邀广大群众参与监督新区环境污染问题,为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