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破解农村基层“人难选、选人难”问题

16.12.2019  10:44

安顺市破解农村基层“人难选、选人难 问题

458名“兵支书” 脱贫战场显身手

  自2018年起,安顺市先后选拔458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支书、村主任和村两委委员,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成为脱贫攻坚、发展产业,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脱贫致富引路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兵支书”。

  458名“兵支书”带领村民在300多个同步小康村,打响了一个个“攻贫困、拔穷根”的战役。他们在走村串户中问民情、在田间地头谋出路,在石头缝里觅产业……不到两年时间,领办创办了村级经济组织120个,让13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走出了一条以“兵支书”为引领的同步小康新路。

  选育管用:筑牢村级脱贫堡垒

  安顺市下辖6县区大多为贫困县,其中有1个深度贫困县、2个极贫乡镇、178个深度贫困村,许多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能打好脱贫攻坚硬仗的人才队伍从哪里来?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安顺军地不约而同地“”上了退役军人这个群体。

  “退役军人战斗力强、无私奉献敢担当,是巩固基层政权、振兴乡村的好人选。”安顺市委书记陈训华说。

  2018年,安顺市军地协同,从“选、育、用、管”着手,建立联选共育机制,从1.2万名退役军人中选出精兵强将担任“兵支书”。

  为培育能打善攻的“兵支书”,安顺市委组织部根据“兵支书”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依托安顺市军地实践中心、“兵支书之家”等阵地,分期分批选派163名“兵支书”到大坝、塘约等“领头雁”实训基地,进行脱产一周的跟岗实训,通过陈大兴、左文学手把手的教、人对人的带、点对点的学,切实提升“兵支书”实战能力。同时,各县区同步开展“兵支书”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500余人次,采取实战培训、学历提升培育过硬本领,以清单化、定期考评严管管出优良作风,激活“兵支书”的活力,筑牢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在脱贫攻坚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带动能力弱。”安顺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彤说,退役军人作风实、战斗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精神,只要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将成为安顺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人难选、选人难”的“金钥匙”。

  “兵之书之家”是安顺市军地实践中心的一个品牌。安顺市军地实践中心,是安顺军分区和市委宣传部为了创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共同创建的一个创新载体。人文社科、农林牧渔、工业技术等方面的216名专家资源和50余个项目模块,为“兵支书”提供讲习宣传、技能培训、项目对接等服务,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兵支书”、村两委委员、村民可以通过App线上点单,对国防教育、农业发展等相关课程进行预约,再由军地实践中心负责联系相关专家授课,锻造练强“兵支书”本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推动脱贫攻坚迈上新台阶。

  到目前,安顺市共有77名“兵支书”获得省市县三级表彰,培育出了西秀龙青村李国富,平坝天龙村何忠金,普定化新村胡波,韭黄村杨守亮,紫云枫香村韦正富等一大批优秀“兵支书”,先后有85名“兵支书”被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形成了“激励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的良好氛围。

  各显神通:脱贫战线立新功

  “他不愧是当过兵的人,干事雷厉风行,对老百姓的事情热心肠得很,是个靠谱的好干部。”走在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提到村支书肖正强,村民都赞不绝口。

  1997年,16岁的肖正强步入军营,成为一名军人。2005年,他退役后返乡创业,经营建材生意,每年收入不薄,全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怀着带领群众致富的初心,2016年,肖正强担任平元村党支部书记。

  然而,肖正强上任后发现,村里基层党组织涣散,很多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留下了村干部懒政、不办实事的刻板印象。发现问题,肖正强换掉慵懒的村干部,调动村里的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知识青年,配齐了村干部队伍,并借鉴部队管理办法,定下“规矩”: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他还将39名退役军人组织起来,组建成脱贫攻坚突击队,发挥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制定村规民约,刹住歪风邪气。同时,结合平元村交通便利、土地平坦的自然优势,肖正强带领村民成立平元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400多亩,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贵阳市场不愁销路。2018年,他动员村民利用500亩荒坡种植桑葚,与贵阳桑葚酒深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以保底价收购桑葚,产业欣欣向荣。

  像肖正强这样的“兵支书”还大有人在,当过兵、有智慧的褚代洋也是其中一员。

  2016年,褚代洋担任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褚代洋创新手段,以党员、退役军人带头示范,动员群众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村级公司,通过“村公司+基地+大户+贫困户”的模式,种植韭黄800亩,引进茗之源茶业公司种植白茶、黄金芽800亩,建立靛山经果林育苗基地,种植猕猴桃、梭筛桃、冰脆李等200余亩。实现贫困农户利益联结全覆盖,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群众的腰包鼓了、票子多了,活力空前高涨,村子“”了。

  产业兴旺,褚代洋逐渐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村容村貌,申报项目修建“两四路”,打通了靛山村发展动脉,挤进县城20分钟交通圈。硬化通组路、产业路、联户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拉通自来水……靛山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的美景次第展开。

  目前,“兵支书”所在的贫困村已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示范效应:引领决胜同步小康

  安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本强介绍,安顺军分区与安顺市委宣传部共同推进军民融合,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兵支书”、村两委委员、村民可以通过App线上点单,对国防教育、农业发展等相关课程进行预约,再由军地实践中心负责联系相关专家授课。“通过对‘兵支书’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知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当过兵的人,就要退伍不褪色,努力决战脱贫攻坚,带领群众同步小康。”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党支部书记胡波说。

  以前的化新村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当过兵的胡波担任村支书后,找路子、想办法,找准产业方向,成立村级公司—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和现金入股的方式,整合该村6300亩土地,种植韭黄,拉开该村致富奔小康的序幕。

  现在,化新村建成6300亩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1000平方米的冷冻库房,该村也成为“安顺市蔬菜保供基地”、省级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韭黄种植基地,带动350余农户致富,村民收入年年攀高,今年,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胡波不仅带领本村村民脱贫致富,还帮助周边几个村成功脱贫“摘帽”,带领群众构建起覆盖普定县的乡村振兴“产业链”。

  胡波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领头人,也成为“兵支书”所在村“黔货出山”负责人。在军地共建下,普定县64个“兵支书”所在村资源整合而成的“君旗村企集团”正式运行,韭黄、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和“黔货出山进军营”项目,源源不断地销往军营超市和消费者手中,形成“聚点成面、抱团发展”合力。

  与胡波一样,安顺市“兵支书”领办创办的村级经济组织已有120个,在创业带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起到带动作用。在“兵支书”的引领下,一个个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安顺市运用现代网络手段,线上线下“两轮驱动”,通过建设电离运管中心、开发APP、打造网上购物平台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普定韭黄、夜郎蜂蜜等品牌产品已销售全国多个省区市和驻京部队食堂。

  实现伟大中国梦,黔中大地更出彩。一个个“兵支书”以敢打硬仗的决心,奋勇争先,谱写决胜同步小康的辉煌诗篇。(记者 胡丽华 杨小友)

[责任编辑: 刘昌馀 栾小琳]
贵州安顺:退伍老兵重返“战场”助脱贫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蒋成、施钱贵)1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