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脱贫攻坚“双书记” 一加一大于二
周齐兵(右一)在莲花村李子种植基地上向农户们了解今年李子长势情况。
新华网贵阳4月28日电(通讯员 古宇)2013年以来,安顺市在全省率先选派市县部门单位“一把手”挂任1007个村“第一书记”,并派出1007个同步小康工作队、4775名工作队员进行帮扶,最大限度地整合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村提速发展。
2015年,安顺再次为农村治贫加码:重新调整1007名优秀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将原来担任“第一书记”的部门“一把手”更名为“帮村书记”,出台了《安顺市帮村书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等“1+6”配套文件,形成了“双书记”帮扶工作格局,让驻村工作“既有人办事、又有钱(项目)办事”。
“双书记”治贫效应立竿见影:仅2015年,通过“双书记”协调的项目就有1651个,解决资金2.06亿元。截至目前,安顺市行政村集体经济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1个,500至1000万元的1个,100至500万元的50个,10至100万元以上156个。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下面我们来说说莲花、塘约、秀水3个村的故事……
莲花村 找准致富新希望
因地处低热河谷,莲花的气温更高些,不到5月,满枝头的四月李就已经长了很大的个头。
听说要找周齐兵,在村服务中心台阶上歇脚的老者赵寿高提着烟斗往半山腰一指:“周书记在山上呢。”
顺着老者指的山爬了20分钟,见到了周齐兵,他正在和村民黄信江拉水管为李树浇水,“这个季节,一定要防旱、防火,不然乡亲们一年的希望就泡汤啦。”
“周书记说得对,我家今年的好日子就指望这片李子了。”黄信江说,2012年他种下100多亩四月李和火龙果,李子去年挂果,卖了4万多块钱,今年起码要翻3倍。“四五年前哪敢想有今天?”
正如黄信江所说,地处大山深处的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曾是一个不通路,不通水,没有产业,经济单一,群众卸载一包政府补助的肥料都讨价还价要工钱,大家伙儿过着闭塞贫困的生活。
如今的莲花村,路通了,水通了,老百姓的思想通了,荷包也鼓了。家家户户恨不得一天当着两天使,忙着发展产业,全村种下了近万亩李子、火龙果,人均3亩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1800元变为2015年的6800元,贫困发生率从60%下降到18%。
“集散市场的外围环境搞好了没有?今年的李子产量不少,要早作安排,组织好乡亲们把进入市场的连接路打宽点打好点,可别到时候车子进不去哦。”正聊着,程书记的电话打进来了。
“周齐兵科长是我们的‘第一书记’,程明芳局长是我们的‘帮村书记’,他们是党委政府为我们莲花村派来的脱贫致富引路人。”村主任黄显友对于“双书记”很是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