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排名贵州省第一

04.08.2015  11:29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3日电  7月31日,在安顺市环保局数字环保信息平台上,笔者通过8台显示屏,将夜郎湖、焦家桥等地水面一览无余,随时关注水体情况。安顺市环保局环境信息中心副主任陈丽向笔者介绍,通过数字环保信息平台,可获得水质自动站、各地污水处理厂传输来的监测数据,从而得知水质PH值、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浓度变化情况。数字环保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可根据这些指标判断水质情况。因常年坚持不懈地开展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使安顺市在贵州省综合测评的34项指标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排名全省第一。

    安顺地处长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属于长江、珠江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两江生态屏障重点区域。同时还承担着省会贵阳市饮用水源地红枫湖和市级饮用水源地夜郎湖的保护任务。目前,有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9个。

    安顺市城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处处长梅晶告诉笔者,通过监测,近年来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三岔河主要出入境断面和北盘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规定类别;其中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夜郎湖,根据多年来水质监测情况,水质稳定达标。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也稳定达到规定类别,总体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90%以上。

    据了解,1999年起,夜郎湖成为城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为了保护夜郎湖水源,市里成立了城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处,出台了《安顺市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夜郎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经省政府批准。在保护区范围内修建各类标志、界碑、界桩、警示牌等,并对夜郎湖水质进行常规监测。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取得卓越成效,中心城市水源地夜郎湖达标率100%,9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红枫湖不仅是贵阳市民的“水缸”,还是贵安新区和安顺市平坝区的主要饮用水源。梅晶说道,为了保护好红枫湖水质,近年来,安顺市坚持以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以建设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流域”为主线,采取工程措施,大幅提升红枫湖流域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红枫湖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012年以来,通过整合中央专项资金及市、平坝区各相关部门力量,以红枫湖、百花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为契机,在红枫湖上游的西秀区旧州镇、七眼桥镇,平坝区天龙镇、马场镇、高峰镇、夏云镇实施了垃圾收运项目,建设了垃圾转运站、垃圾压缩站及相应配套设备,使安顺境内的红枫湖流域主要乡镇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置。并在红枫湖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设立了警示牌、界桩等标识,提高了群众饮水保护意识,使红枫湖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依托红枫湖上游流域环境保护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建立了市数字环保信息平台,形成了省、市两级上下贯通的环境信息管理体系。数字环保信息平台通过视频在线,对红枫湖上游主要入湖河流平坝区羊昌河焦家桥、桃花园河骆家桥断面进行实时监控。在羊昌河、桃花园河建起了用于生态补偿自动监测的水质自动站,实现与省环保厅监控中心联网,水质自动站可密切掌握红枫湖水源地入湖河流水质,为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决策及红枫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依据。

    通过水质自动站监测的数据,省环境监测中心可实时监控水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以此数据作为生态补偿资金计算的依据。自2012年以来,安顺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保证了红枫湖上游水质达标,贵阳市已连续三年对安顺市进行补偿,其中,2012年补偿资金为700多万元,2013年补偿资金750万元,2014年补偿资金达到3100万元。

    梅晶还向笔者介绍,为进一步保护好夜郎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今年4月,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安顺市夜郎湖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按照“一年治标、两年治本、三年完成”的要求,全力实施“净缸”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存量,控制污染增量,对夜郎湖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保护和生态治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