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紫云:“抄表哥”筹资建桥令人赞

18.03.2016  11:41

    新华网贵阳3月18日电(通讯员 姚福进)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松山镇同心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中有一条河叫打边河,每逢下大雨,暴涨的河水就会把同心村一分为二,上学的孩子们只能绕行5公里的山路,到河那头的同心小学上课。

    韦成刚从小在同心村长大,打边河曾经是他每天上学的必经之地,因没有桥,每次遇到涨水,韦成刚只能站在河这头默默的看着湍急的河水,“我幼年时候曾多次在想,要是打边河上能有一座桥那该有多好。”小小的梦想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如今,年近五十的韦成刚终于筹齐资金,为打边河修建了一座坚固的石桥,就算是下雨,同心村的孩子们也能打着伞,唱着歌,从桥上过河去上学,再也不用绕行那5公里的山路了。

    韦成刚就职于南方电网紫云松山供电所,负责27台变压器覆盖的8个村3000多户人家的电表抄送和维修,因为村民居住零散不集中,韦成刚每月有20天都在抄表的路上。不管是村民的电表坏了还是灯不亮了,只要村民一个电话,韦成刚总是随喊随到,他的工作不但得到当地村民们的好评,还得到了南方电网安顺分公司的多次表扬,并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无论岁月过去多久,无论自己走了多远,心中那个要给孩子们修桥的梦想他从未放弃过。2013年,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的韦成刚,开始着手给打边河修桥的事宜,设计、核算、筹资……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计算着,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坐在桌子边画着童年时的梦想。终于,2014年12月,这座承载了梦想,为村民解忧的石桥正式开工建设了,2015年4月,桥墩落成,截至目前,石桥正在做最后的桥面铺设,要不了多久,这座宽约30米、高约5米的石桥将全部落成。

    “桥墩建成后,算完成了这座桥的大半个工程了。”韦成刚说,到目前为止,该桥共花了6.8万元,全部是他自筹的资金。

    “为什么过了那么久,建桥的梦想从未放弃过呢?”笔者和韦成刚交谈时问道。

    “算是回馈社会、回馈家乡吧,做人要知恩图报。”韦成刚告诉笔者,他出生贫困家庭,父母双残,他在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个比他小几岁的弟弟。幼年时期的他们在同心村村民的帮助下,渡过了一道道难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刚刚包产到户,家里劳动力缺乏,每遇农忙时节,村民们总是自愿来帮助兄弟俩播种、打田、插秧,收获季节,村民们又来帮助收割,村民们的这些帮助,韦成刚铭记于心。

    “在修桥的过程中,曾有不少村民愿意拿点钱来共同建桥,但我拒绝了。”韦成刚说,村民们的经济条件都不好,自己的梦想一定要自己完成。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赵汇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