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金刺梨产业发展 扶贫会上受表彰
12月4日,安顺市扶贫开发大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全省扶贫开发大会精神,认真总结“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上,表彰了全市73个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金刺梨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西秀区杨武布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被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被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
安顺具有典型的山地特色,“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金刺梨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金刺梨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狠抓种植、培训、管理、销售、宣传推介等关键环节,在各县区及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实施下,以金刺梨产业为带动,涌现出了很多的脱贫致富好模式, 如杨武“三创”模式,大坝、高寨、马官“致富带头人”模式,岩腊“订单”模式,石厂“科研院所”模式,水塔“统购统销”模式等,都很有代表性,切实让农户增加了收入,让贫困村摆脱了贫困面貌。
四年前,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还是二类贫困村。当了18年村支书的陈大兴,从种金刺梨开始,几年时间,引导、发动老百姓建起80栋乡村洋房别墅,目前大坝村种植金刺梨2300亩,并发展林下养鸡,村集体从二类贫困村变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大坝村正在探索集体化致富的路子,以金刺梨为主近3000亩果林,全由大坝村成立的4个合作组经营管理,4个组长组织安排45个村民固定在地头打工,每个月可拿工资2400元。村里计划拿总收入的25%作为工资、生产成本等,25%作为村集体事业发展费用。金刺梨种植的土地是从农民一家一户手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来的,金刺梨的收入土地股份占50%,如果每亩金刺梨产量3000斤,以每斤3元价格计,收入9000元,农民土地收入可得4500元。过去农民辛苦种包谷每亩收入不过500元。
西秀区杨武乡围绕“农民富、生态美”,着力打造“金刺梨之乡、中草药之乡、生态之乡”,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运作模式、创新发展模式”的“三创”模式,坚持以短养长,精准扶贫。目前万亩金刺梨下套种的头花蓼通过订单培育已让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每天基地里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经测算,在短期作物种植期间,每亩按1500元收入计算,农户每亩可直接获利500元;金刺梨产生成效后,按亩均产750公斤,每公斤7元计,可收入5250元,入股农户每亩可获利1575元。且每月农户均按投工15天,每天80元计算,年可收入14400元,加起来农户年人均收入可在17000元以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的3-4倍,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