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箐山易地扶贫搬迁冲锋号吹响
“我们461户都搬出去,住哪里哦?”
“3月份就听陈主任说,州委张书记同意我们全体搬迁,我们也愿意全体易地扶贫搬迁,主要是穷怕了,想过好生活。”
“政府这回是来真的,是真扶贫,动作很大,听说今年可以搬迁万多人,花了很多钱,我觉得但还是易地搬迁好,搬到城了好,娃儿以后都要聪明些。”
“这个政策好是好,就是我们年纪大了,搬出去了不知道做什么,以前的低保会不会不得哦。”
这是4月13日,安龙县委组织部到栖凤街道箐山村宣传《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战区一号令》后,在会场上黄士敏、赵贡华、匡晓明等人直言不讳地说的话。
箐山村辖11个村民组,共有461户,2236人,有党员17人。居住有布依、苗和汉族,国土面积20.34平方公里,年人均纯收入4436元,贫困户196户548人。种植以水稻、玉米、金银花为主,养殖以养猪、牛、马、羊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为主,均为农户分散经营,规模较小。村里的小学由于学生太少而拆并到幺塘小学。政府通过多年的扶贫,条件稍微有点好转,但总体上还是比较贫穷。
听说箐山村通村道路已经硬化,去的途中,汽车在山上爬行,道路狭窄,弯多且陡,十五公里的路程开了38分钟才到村部。
赵贡华对易地搬迁十分赞同,“老乡进城很好,从‘箐头’搬进县城,老人看病方便了,小孩上学方便了,自己打工的机会也要多一些。”
“3月25日,州委书记张政到打凼村里召开与村民面对面的谈心会,我有幸和书记对话,让我了解到搬迁后的“幸福倍增”,更增加了带领全村人们搬迁致富的决心,特别是《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战区一号令》下达后,我非常激动,看到了老百姓致富的曙光。”陈泰晶主任说完,马上拿出一本《安龙县“老乡进城”搬迁政策安置明白卡》,对大家解释精准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以一家三人为例子,迁入县城居住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套60㎡的住房,还有2.7万元的经济收入;三口之家非贫困户的,迁入县城居住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套60㎡的住房,还有0.3万元的经济收入。
“看到了嘛,通过共商,老百姓都愿意搬离山区,把原有的山林和承包土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交给大户管理,通过分红的方式实现倍增发展,他们了解的政策不一定比我们少。”安龙县栖凤街道副主任刘东亮说。
“听大多数人们都说搬,但老人说,祖祖辈辈都过下来了,现在政府把路也修好了,虽然是穷点,但勉强能过,就不要搬迁了,听了这些话我也犹豫过;今天听了你们带来的这个一号令,好处这么多,搬了。”42岁的箐山村村民黄士敏说。
“2009年到2013年期间,我们把全村非常边远的144户人家搬到通“大路”边,但也改变不了贫穷的事实,一年下来没有结余,老百姓的日子苦巴巴的;今天早上我参加了安龙县第十六届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方案,可以搬到招堤街道塔山至双龙潭老324国道沿线、钱相岔路口至普坪大道沿线和安龙中心城区,乡亲们,我们的穷日子到头了。”村支书胡国祥激动地说。
“今天把村委门口这几家的《安龙县“老乡进城”搬迁协议书》签了,明天我们六人分成三个工作组,我门年轻点跑四个村民组,胡支书你们那两个组跑三个村民组,尽量把搬迁地点落实下来。”在我们临走时,村主任陈泰晶说立马安排人手调查,听他的口气,恨不得马上就搬迁。
“军令如山倒、军中无戏言,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要兑现。”栖凤街道箐山村461户2236人听到号令,真的动起来了。
有关扶贫专家认为,贵州易地搬迁扶贫,解决贫穷的意义不止于逃离“困境”,而在于倍增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全州上下,“人不分男女,位不论高低”,协同作战,全力以赴投入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攻坚战中,确保2016年完成14154户61835的搬迁任务。 ( 张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