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后”变“寒门”,害子非爱子
资料图。
记者近期采访调研发现,在高考改革大幕开启的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通过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农村学生专项自主招生等政策向“寒门学子”倾斜,成效明显且获得各界好评。但实施中衍生出的一些问题还有待破解。海南一贫困县高中老师反映,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9月15日《京华时报》)
高考是人生一道重大的关卡,一经跨越,如“鲤鱼跃龙门”般或将改变着个人与家庭的命运。于是,国家一再改革,努力向“寒门学子”倾斜政策,以去除社会阶层固化,为贫困地区的有为青年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求取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
然而,就是这样严苛的环境,就在高考方案既定之后,已然有不少官员让孩子主动放弃省城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他们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以取得政策照顾的机会。乍一看,铤而走险皆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心情而起,但是耶非耶,这般“爱子”之情该如何解读?
他们是真的爱孩子吗?如果爱,为什么不能相信孩子的能力呢?城里的孩子从小在优越的教育环境中熏陶和学习,其见识与水平都能做贫困地区孩子的“小老师”了。成为“小溪的源头”确属不易,但在有选择的条件下,为何不让孩子在浩瀚的大海中一展雄姿,凭借自己的本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如果是因为孩子学习差强人意而为之,争取到了“红利”又能怎样,不高不低的成绩怕只落得他人议论的“笑柄”。
他们真的爱孩子吗?如果爱,他们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且不说孩子只身去到一个陌生又相对艰苦的环境能否适应,就年龄和阅历,也已能够明白自己转学的真正意图。既然如此,你怎会知晓“我爸是李刚”的心态不会陡升,孩子若从此依赖“神通广大”的你,满足现状、不踏实努力,岂不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吗?
对孩子不信任、于孩子有负面影响,这般“爱子”着实不深远、不全面,更况且隐匿背后的还有“戴歪”的官帽,走偏的官路,壮起胆子钻制度的漏洞,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此,笔者只想奉劝一句,公平合理的高考是不容任何人“越雷池一步”的,停下如此“爱子”的脚步,别毁了孩子、毁了自己,负了人民、负了德行。(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