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自杀莫成职业病
6月5日上午,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白峰同志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经公安机关现场初步勘察认定,符合自杀特征,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另据其亲属介绍,陈白峰有多年抑郁症病史。(见6月5日新华网)
官员采用极端的方式,走上自杀路不是头一遭,就在2月24日,双峰县地方税务局第三分局局长彭文彬在办公室自杀身亡。近年来,自杀官员级别从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科级,每个层级都有。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一名25副镇长在办公室上吊身亡,广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祁晓林自缢身亡;海南琼海国土局副局长跳楼身亡;河南洛阳公安局纪委书记张广生跳楼自杀……官员自杀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工作压力大”、“抑郁”等词更成为官员自杀事件中的高频词汇。在体制外的人眼里,享受着“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的待遇,怎会“工作压力大”?
“城外”人看来是香馍馍,“城内”人称“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其实,“鞋子穿着舒不舒服,只有自己才知道”,官员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背后的苦衷没多少人知道。
首先,官场竞争的压力。现实中,各领域的官员,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增大了官员的心理压力。
其次,人际关系与社会监督的压力。多数官员处在重要的岗位上,他们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还要拿出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特有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另外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和传统的处事习惯,也成为诱发官员心理危机的原因。
再者,家庭生活的压力。在日益激烈的官场竞争环境下,官员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和应酬中,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情,导致家庭产生不和谐,甚至出现危机,从而给官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频发的官员自杀,为各级政府敲响了警钟。随着挑战不断增加,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官员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加大。
怎样才能让官员自杀不成为职业病??那就要学会“减压”。首先“心病还须心药医”,干部自身树立宗旨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去除私心杂念,一心为民执政;加强学习,增强执政本领,提升兴趣品位,摆脱不良嗜好,以大襟怀、大气魄为人处世,干事创业。其次需要靠组织部门介入。把官员心理健康和心智强健的教育,列入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官员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官员心理危机干预做到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