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在身边】剑门关镇: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坚强堡垒 时代先锋·“三严三实”在身边
剑门关镇:实行乡镇“一办三中心” 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剑城村抢通垮塌道路现场照片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5日讯(唐海清 记者 李春雨) 规范化的“一办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产业引导中心、综治工作中心)运行模式、党员干部履职清单、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指标清单、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互联网+纪律”的社会监管平台……近年来,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肯定。
》》》实行乡镇“一办三中心”运行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全面实行乡镇“一办三中心”运行模式是广元市在新常态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实施2年多来,剑门关镇有效破解了乡镇人少事杂,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难题,有力促进了乡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组建了规范高效的“一办三中心”。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剑门关镇对站、办、所等机构人员进行优化整合,乡镇推行“一办三中心”运行模式,并各自以“镇+村+组”的方式向下延伸职能,在村(社区)推行“一阵地三组织”运行模式。
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群众平台。剑门关镇构筑了以“走基层”三本台账管理以及规范化便民服务的各大平台,在村社建立了“一阵地三组织”,即:一个标准规范化的村(社区)党群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党群组织、专合组织、治理组织。“三组织”内涵盖村级民事代办点、综治调解室、老人日间照料、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书屋等服务群众机构(站室点)。村级“一阵地三组织”是镇“一办三中心”的有益补充和延伸,镇村联动、“捆绑打包”把服务落到了实处最基层。
》》》开展基层党建大排查大整建大提升
2015年3月以来,剑门关镇推行“四个清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基层党建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每个支部形成了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强力推进了解决基层党建“点好面差”等问题。
排查项目标准清单。根据当前基层党组织现状,剑门关镇围绕影响政治服务两大功能突出问题制定了基层党建大排查内容清单,包括基层党组织组建、管理、作用发挥和带头人队伍建设、班子运行情况,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保障等7方面的内容和标准,并细化为20个子项147个小项。
排查问题清单。剑门关镇根据基层党建大排查项目清单内容和标准,组建6个排查小组,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25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排查,采取自己主动找、他人帮助查,领导现场提等措施,查问题、挑不足、纠偏差,群策群力,确保将问题全面找准找实。通过排查小组认真分析、乡镇党委研判,找准了全镇基层党组织中存在6大类25个突出问题,形成了问题清单。
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各基层党组织依照排查出的问题分别制定了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提高方案和一般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方案,形成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问题整改清单,并进行销号式管理。2个多月来,镇党委通过抽查督办、约谈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等方式,点对点推进整建工作,现已销号15个。
年度考核目标任务清单。把各基层党组织的问题整改销号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党组织班子“一述三评”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形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清单。这四种清单个性内容具体、共性问题有特点、硬性措施有规定。
》》》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为创新党建新形式、新方法,推进党建工作向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今年以来,剑门关镇按照全县安排部署,将党员e家、远程教育、党建电视频道、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剑阁手机报、宽带乡村等9大党建工作网络统一整合成为一个宽带系统,推行了“互联网+” 党建新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网络信息化”转变、由“单边灌输”向“多方互动”转变的资源共享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剑门关镇率先试点建立了党建信息化平台。通过在党建信息化平台上设立“党建动态”、“剑阁党建电视频道”、“远程教育”“党员e家”等专门版块,即时发布中央和各级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感兴趣的各类党建信息。
在党建信息化平台内设立“网络党支部”和“党建论坛”板块,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网上调查”、“网上征求意见”等活动,引导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利用电子邮件、微博、网上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党建信息化平台,党员干部可以随时获取全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菜单式”学习。同时,设立“党员风采”栏目,在网络平台上宣传“背篼法官”郭兴利、“铁拐愚公”左慎宗等先进典型,形成了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