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六到工作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实现“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
昨日,由平塘县扶贫局牵头,县财政、审计、农工、等部门组成验收组,采取量、听、查、看、访、评的方式,对平塘县2013年度生态畜牧产业化扶贫养羊(生态养羊示范园区)进行县级验收。
该项目位于平塘县白龙乡卡蒲村,项目总投资60万。根据实施方案的设计,羊圈800平方米、人工住房(含兽医室)200平方、饲料房100平方米、水池30立方米、围栏1000米。
经过实地测量羊圈1007.62平方米、人工住房200平方米、饲料房107.8平方米、水池50立方米、围栏1000米均已达到实施方案要求。该项目完成后,有效的带动周边农户生产致富,形成以江南黄羊为主的一定规模的养羊产业带。
实施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破解贫困难题、实现同步小康的有效之策。从2014年5月以来平塘县以“六到工作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实现了“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的要求。
“六到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底数清
一是宣传到村到户。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发放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宣传标语和贫困村、贫困户识别示意图到各乡镇,印制40000多份《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分发到各家各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培训到村到户。印制了1000多本《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培训手册》,组织乡镇分管领导、村(居)支书、主任等人员参加各种培训会进行培训,让驻村工作队员、包村包组干部及村组干部和农户了解自已在建档立卡、创建示范点建设工作中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三是评议到村到户。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贫困对象初选名单由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从低向高进行筛选产生,民主评议初选对象从户到组到村逐层细化,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公示到村到户。贫困户的产生和退出实行“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实行“一公示一公告”,要求张帖到村、到组并在“万村千乡”网页上进行公示,让公示名单村村张帖、户户知晓。五是督查到村到户。联合纪检监察、组织、扶贫、统计、民政、财政等部门采取“听、看、查、问”的方式进行督查指导。下乡听:一是听汇报;二是听要求。进村看:一是看进度;二是看资料。入户查:一是查程序;二是查真假。抽人问:一是问知晓。二是问民意。六是满意到村到户。建档立卡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在工作中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整改的重点,严格做到真扶贫、扶真贫。通过“六到模式”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4275人3700户,贫困村51个,其中一类贫困村29个,二类贫困村10个,三类贫困村12个。
“六个到村到户”实现精准扶贫,成效显
一是围绕党建抓扶贫落实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抓好落实。明确1个部门分别帮扶1个贫困村,1名干部帮1户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机制,由帮扶部门为村,帮扶干部为户制定帮扶计划、脱贫措施,农户不脱贫、干部不收兵。
二是围绕增收抓扶贫落实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要求,一是抓好产业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二是抓好信贷扶贫,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发展资金不足。
三是围绕素质抓扶贫落实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一是依托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贫困青壮年农民的培训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务工就业能力。
四是围绕民生抓扶贫落实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为确保危改对象评定工作公平公正,始终坚持政策、对象、补助标准三个公开,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方式,全程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实现到村到户。
五是围绕城镇建设抓扶贫落实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2014年,平塘县获得扶贫生态移民资金1887.6万元,总共涉及800户3146人。项目解决了瑶山乡489户1818人、黎明关乡226户956人、小七孔镇85户372人的住房问题,极大改善其生活环境。
六是围绕乡村抓扶贫落实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七小行动,结合各乡镇(街道)优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贫困群众受益,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使平塘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贫困群众思想观念逐步改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全县贫困人口、贫困乡镇不断减少,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14年度实现12200贫困人口脱贫,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