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院审判监督工作存3问题 视察组提出解决对策

05.09.2015  19:35

  今年7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对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视察,发现存在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不高、审判监督队伍能力素质滞后、假释率偏低这三个突出问题。昨日,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此次专项视察报告,有针对性的一一提出解决对策。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有待提升

  2012年至2015年6月已审结的再审案件中,只有28.53%是维持原判,其余大多是改判、发回重审或调解结案。

  “究其原因,少数原审法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对一些案件执法标准把握不准,致使少数案件审理粗糙。”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建议,尽快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在严格执行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的同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司法公正和纠正审判错误的机制。同时,重点提高审判质量,尽量减少再审案件的来源。此外,提高审判监督庭对错案存在的质量问题,使原审法官认识到错误产生的原因,提高审判工作质量。

  假释率偏低不利于宽严相济

  假释率偏低,不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是视察组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省监狱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1-3月,全省监狱在押人员假释率为0.65%,贵阳地区7所监狱在押人员假释率为0.19%。

  除了贵阳7所监狱关押重刑犯较多这个制约因素外,办理假释案件程序相对复杂、周期长,加上办理假释还须征得罪犯原住地司法所同意,而目前有超过30%的假释申请在司法所就被否决,这些都导致假释率偏低。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建议,贵阳市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科学掌握假释比例。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沟通,在工作机制上加以改进,逐步稳妥推进假释工作。

  审判监督队伍能力素质滞后

  目前,贵阳市中院审判监庭共有法官7名,辅助人员2名,每年需要审理的再审、减刑、假释案件近7000件,案多人少也存在超审限问题。“除了任务重压力大,法官不愿监督、怕得罪人的错误思想也是制约审判监督工作的一个因素。”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建议,加强审监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办案”的问题。同时,加强审监人员的教育培训,及时补充调整审判监督法官,确保队伍业务水平。此外,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旁听社会影响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再审案件公开审判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