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为何难成社会精英
他们享有特权,却未必有来自社会的真诚敬意
2014年6月25日,“中国富豪”(Chinese tycoon)陈光标的美国慈善午餐在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举行。一些身穿“中国军装”的人士到场助兴,充当招待。原计划宴请的千人被缩减为250人,被拒入场者大骂陈光标是“骗子”(liar, con man)。发给3个穷人代表的300美元,又被纽约市援助会以“不支持发现金”为由收回,因为在美国,慈善有慈善的法规,现金可以拿来买毒品,反而会害了受捐人。有的人因为没有拿到现金而起哄,大叫“我们现在就要拿钱!”
陈光标是以“中国慈善家”的身份到美国“行善”的,但是,美国媒体报道时对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古怪”(eccentric)。花了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多自我宣传,到头来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再怎么说,陈光标在中国也算得上是一位“精英”人物。可是,“精英”有两个不同的意思。第一是指那些能够引导社会德性、好的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少数人,他们因德才兼备而成为社会的领导者。第二是指那些在权力或财物上特别富有,有显要家庭和门庭或属于上层集团的少数人。他们享有特权,但却未必有来自社会的真诚敬意。第一种人是社会和政治的精华,第二种人是权力和财富的寡头。陈光标和其他许多富豪,顶多只能算是第二种“精英”。
在人类历史上,“精英”(elites)是一个相对晚近的说法(出现于14世纪)。在此之前,精英叫“贵族”,贵族的原意是“优秀”。和精英一样,贵族也可以指两种“少数人”:精华和寡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把这两种人分别称为“自然贵族”(真贵族)和“人为贵族”(假贵族)。他认为,美国必须由那些因德性、能力优越而出类拔萃的“自然贵族”来统治,而那些“人为贵族”则最可能是对国家造成伤害的人。
1813年,杰弗逊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写道:“我同意你的看法,在人和人之间有一些自然贵族(优秀者),因德行和才能而优秀。还有一种是因为财富和家庭身世而成就的假贵族,他们既无德又无才……自然贵族是社会教化、信任和治理的宝贵的人才”,一个好的政府制度,“必须能有效地让优秀者担任治理的职位。……假贵族是政府治理的祸害,应该有制度防止他们得到升迁。”
真正的精英,应该是能够帮助提升社会教化、信任和治理的优秀人才。许多富豪还远远够不上这个标准,他们只是人们普遍所说的“成功人士”。在今天的中国,最受瞩目的“成功”便是“有钱”,有钱的人总是想让别人相信,他们是因个人优秀才成为事业成功人士的。有一本2004年出版的《优者成功的神话》(The Meritocracy Myth),书中就对此提出了疑问。许多有钱人确实很有“才能”:聪明、能干、努力工作、吃苦耐劳。但是,有研究发现:聪明、能干,在事业成功中最多只起到10%的作用;而最努力工作、吃苦耐劳的,恰恰是那些只得到很低酬劳的劳动者。如果考虑到“有钱”可以指“收入”和“财富”这两种不同情况,比如有的人“收入”(工资)不高(“收入”意义上的不算有钱),但却有巨额家产(“财富”意义上的有钱),那么拥有财富的“有钱”便更少跟个人的“优秀才能”有直接关系。
在缺乏分配正义的制度环境中,不具有优秀才能的人照样可以成为成功人士。因为那样的制度环境,奖励另外一些与优秀无关、甚至背道而驰的“才能”。比如,拉后台、找关系、内线交易、贿赂权力、偷税漏税、弄虚作假。一个社会里,越是有可能凭借非优秀才能成为成功人士,优秀才能就越有可能被轻视、冷落,无从施展。这样便会形成“社会上升的非优秀障碍”(越是不遵守正当规则,就越能事业发达),以及“阶层固化”(不管多么优秀,穷人只能是穷人;相反,无论多么平庸,只要有背景会钻空子,就能亨通发达)。
中国有许多平民出身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也许可以部分证明,“阶层固化”正在被打破。但是,阻碍真正精英涌现的“非优秀障碍”却还存在。因此,我们似乎有了许多有钱但并不优秀的富豪,而缺乏一个好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精英。希拉里·克林顿说,“全世界每个国家的精英都在赚大钱,这是一个事实”,哪一天中国成为一个例外,也就有了真正的精英。
(作者为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