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民情听民意 解难题办实事
图为座谈会现场
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农村一线,把“学习会场”搬到帮扶点现场,把“坐下来集中学习”变为“沉下去现场办公”,6月10至11日,省总工会党组中心组把今年第二次集中学习安排在普定县猴场乡,进农家、察民情、听民意,现场解难题、办实事。
猴场乡是省总同步小康驻村帮扶联系点,自2013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带着责任察民情、带着感情听民意、带着项目惠民生,累计协调、投入资金1200万元,实施了60多个惠民项目。如今,该乡水落洞村、仙马村、猴场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美丽乡村“四在农家”进一步升华,呈现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新格局。
6月10日下午,省总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兴举和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清源分别带队,走访了普定县猴场乡水落洞村和仙马村,并与两个村的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座谈,了解两个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共商扶贫帮困、致富增收的办法和思路。
“通村道路、太阳能路灯,方便了出行”、“有了农村书屋和农民工培训中心,家门口就可以学习掌握急需的实用技术了”、“非常感谢省总工会对我们的帮助”……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乡亲们的感激之情。大家关于发展的一些问题难题,省总领导也认真记录、思考,给予现场答复。
次日上午8点,杨兴举、杨清源、程安、刘同才、胡茜又冒着大雨,踏着泥泞山路,走访慰问了14户贫困户。在水落洞村上冲组,杨兴举看望慰问了80多岁的孤寡老人吴开顺,叮嘱村干部关心老人健康和生活;回访了王顺元等2户省总工会项目帮扶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工会帮扶项目落地情况;实地查看了刚修好的通组公路,并就村民期盼的通组公路硬化项目作了仔细查看询问,表示将与政府“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结合联动,尽快实施道路硬化。在困难户卢凤才家,杨兴举看到他家门口没有院坝和入户阶梯,其妻双目失明出行危险,当即安排资金3000元给予解决;得知卢凤才大女儿在读职业技术学校,杨兴举要求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为其安排就业:“像这样帮一把就能改变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命运的事情,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实。”
挨家挨户走访后,大家又与省总扶贫工作队及普定县、猴场乡的有关负责同志谈体会、讲心得、话发展,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部分省产业工会负责人表示对猴场乡最大限度给予支持。
听取工作汇报和大家的讨论后,杨兴举说,猴场的发展势头良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势头良好就是两年多来紧紧围绕“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致富、乡风文明”的总体思路,通过“递进式重实效”精准扶贫的措施,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村容村貌有所改善,成功探索了精准扶贫的“猴场模式”,这一模式被写入今年安顺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市推广,是完全可以复制的。任务艰巨就是猴场是省一类贫困乡,产业结构单一,贫困范围较大,贫困人口占一半左右。责任重大就是因为省委、省政府将普定猴场的扶贫任务交给了我们,责任所在,应尽我们所能加大帮扶力度。
杨兴举强调,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部署,增强责任担当,做好遍访工作,促进精准扶贫。要以真感情倾听民意,以硬作风体察民情,以实措施改善民生。对贫困状况要深入了解,制定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把百姓事当家事,对有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扶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助力。围绕同步小康,结合“十三五”规划,猴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做大特色产业、增强发展能力,务必达到“六个精准”全覆盖。
6月10日上午,省总党组中心组成员及省总干部职工还聆听了贵州科学院副院长李丹宁博士所作的《大数据云计算》专题辅导报告。
据了解,这次集中学习是省总“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