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寨村年前还是落后村 如今创建新公司不断发展
5月19日下午2点,日头正晒,小碧乡马寨村村主任陈正座兴冲冲地跑回村委会,还来不及擦擦额头上的汗,就大声说:“乡里已经同意把到大地的村寨道路硬化工程交给公司了,咱们赶紧召开两委会,把这事定下来。”
听了这话,村民袁新富不禁喜上眉头:“前一个活还在收尾,又接上啦,看这情况,公司只会越办越好咯!”
提到这家“公司”,村民们都打开了话匣子。看着大家兴奋的神色,陈正座感到了安慰,也受到了鼓舞。
一年前,马寨村还是小碧乡的落后村。全村共有900余名村民,村内苗汉杂居,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谋活路,30%的村民留在村里种地,经济发展滞后,年人均纯收入不到9000元。
去年,小碧乡副乡长孙林挂任马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入村,孙林就和村两委一道,走遍全村290余户人家,为马寨村的落后现状“诊断开药”,找准穷根,看准发展机遇,谋求发展的新局面。
在走访中,孙林和村两委发现,外出打工的村民都掌握了“一技之长”,能挖沟渠、修房屋;另一方面,村里不乏挖掘机、货车等工程机械车辆。“问题是,有车的村民靠个人力量到处找活干,散、小、弱,今天还没过完就得担心明天干什么。”陈正座说。
拥有两辆双桥车的袁新富在村里算条件好的,常被大家调侃着叫“老板”,但他尝的“苦”,常常只能往肚里吞。
“私人去找活,一天都不敢歇,每天到处跑。有时候经朋友介绍跑到老远的地方去,但很可能因为谈不拢而白跑一趟。一个月干活最少的时间才2天。”袁新富感叹。
不仅如此,有时候活干了,却拿不到钱。袁新富回忆,去年5月,他给一个房开项目拖泥巴,干了20来天,中间有些矛盾无法继续干下去,结账时少拿了30000元。“遇上这种事,也没人可以帮忙讨个说法。”
孙林和村两委把这些情况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并在心里反复思量考虑。“人有、技术有、设备也有,与其单干,不如搭伙大家一起干。”陈正座说,不得不提的是,马寨村也赶上了好时候。“近年来,小碧乡境内有多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上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如果能整合力量、壮大实力,与这些大项目接上头,就完全不用操心活路了。”
抓住这一机遇,去年底,马寨村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形式,成立了贵州和顺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整合村里40多辆货车、7台挖掘机和2台装载机等工程机械车辆,统一对外接洽土石方开挖、运输等业务,然后组织村民实施。当公司业务空闲时,村民也可自己外出接活。
在前期理顺思路和运作模式后,今年4月16日,公司接到了第一笔活——一条长约900米农灌沟渠的建设。袁新富作为公司的经理,负责工人的安排,材料的采购和运输等。“目前,工程还剩二三十米没有完成,参与的20余名村民按每人每天300元,施工15天左右来算,每人至少可以拿4000元呢。”
公司成立后,以公对公,不仅有资质接大活,有了问题也由公司出面协商。连月来,袁新富看到这些变化,越来越放心。“市域快铁将经过小碧乡,其中有2.2公里的路段在马寨村内。公司已着手对接负责项目的中铁四局、中铁五局,想把项目的砂石运输等业务承包过来。”袁新富说,现在,他不愁没活干了,也不必再天天着急出门找活。“以后,累的时候我也敢歇一歇了。”
王菊红 本报记者 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