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大对中华对角羚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03.04.2015  04:36

本报讯栖息在青海湖周边的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羚羊。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仅存300只,属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对角羚的数量已经回升至1000只。在生态立省的总体战略中,对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处于突出地位。羚羊种类中长得最漂亮的中华对角羚,因其数量稀少、栖息地狭窄、形象俊逸、中国独有等特点,称得上是青海省生态保护标志物和品牌的最佳选择。

民盟青海省委认为,宣传和保护中华对角羚,可以成为青海省生态保护的一个亮点,建议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珍稀动物,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为有效保护好中华对角羚,民盟青海省委建议成立“中华对角羚保护协会”。成立“中华对角羚保护协会”,可以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进行有效保护。比如,网围栏为保护牧民草场、实现轮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是中华对角羚的主要杀手。可采取教育加补贴的方式动员对角羚栖息地的牧民将现在约1.5米高度的网围栏降低为1.2米,特别要去掉上部的刺丝,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同时,在中华对角羚保护核心区附近建立集对角羚标本、图片、影像资料和书籍为一体的研究基地和展示基地,开展生态旅游、有偿观赏,以补充对角羚保护经费的不足。同时,可研发中华对角羚衍生产品,制作各种类型的礼品和旅游产品,加大推介力度,使其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树立青海良好的生态保护形象。(朱文平)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