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农林渔牧专场路演举行 院士分享经验
“4·18”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农林渔牧专场路演现场。沈宇波 摄
人民网福州4月18日电(沈宇波)第三届福建省“4·18”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农林渔牧专场路演18日下午在福建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黄海所研究员雷霁霖,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等专家导师在现场与对接企业分享了相关行业经验。
雷霁霖院士:福建推行工业化渔业养殖可辐射全国
雷霁霖院士由工业化养鱼发展的思路入手,指出工业化养鱼的基本内核就是工程化和产业化,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起渔业养殖的系统工程。
他认为,工业化渔业养殖是一种高度可控、适度集约化、人工生态型的绿色环保养鱼工程系统,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渔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智能化的“四化”养殖技术使得渔业养殖行业按照工厂的模式运作,将促进现代船舶制造、新能源、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水产养殖、加工技术等多领域的整合。
雷霁霖院士同时指出,在我国由养鱼大国向养鱼强国的战略转变中,工业化养殖将成为发展现代渔业养殖的主体。福建沿海地区如果可以建设起几个大型的工业性渔业养殖区,可以有效地将工业化养殖的模式辐射到我国沿海养殖区域。
焦念志院士:“海洋碳汇”或成福建“海丝”新特色
焦念志院士在演讲中指出,我国至今为止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一方面需要减排,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硬性减排势必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因此,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增加碳汇将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策略。据焦念志院士介绍,海洋碳的储量是陆地上的20倍,是大气的50倍,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蕴含着巨大的碳汇潜力。
我国正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如何体现“新”特色?焦念志院士表示,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如果在福建建设碳汇示范工程,可以通过推广碳汇的理念,将制定出的碳汇标准作为实施生态补偿定量的依据,以奖代罚,最终促进企业自愿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