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读懂“习外交”
读懂“习外交”
“亚洲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两轮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所提出的建立亚洲‘命运共同体’,旨在解决这一失衡问题。”
“如果亚太地区实施结构改革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它仍是最有可能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地区。中国领导人试图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使这一可能成为现实。”
2014年年底,在《中国的外交大转型》一文中,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高级分析员蒂莫西·希思如此解读“习外交”。
这是十八大以来西方智库日益关注中国外交世界影响力的一种映射。希思们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的实力和发达国家预计表现平平的增长轨迹,将对全球政治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随着中国对周边外交的日益重视,其维护核心利益的能力及改革国际秩序的自信将提升。”
他们试图探究“中国梦”“新型国际关系”“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洲安全观”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战略内涵。
国际关系研究者们注意到,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进一步巩固了对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工作的布局,形成了“立足周边,谋篇全球”的大格局。一个令外界瞩目的显著变化是,如今的中国外交,正从“应对”向“塑造”华丽转身。
“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定位。
关键词闪现大智慧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将内外政策凝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也是一个兼容中国与世界的综合外交大理念。
苏浩(外交学院教授)
高飞(外交学院教授)
周帅(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概念。这些关键词,有的是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战略理论,有的是具有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有的对于区域性秩序构建具有指导意义,有的对于构建合理的国际关系权力结构具有创新价值。其间闪现着中国外交的大智慧,大国气派呼之欲出。
中国梦:内外政策的凝聚点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对“中国梦”做了进一步解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辅相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将内外政策凝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不仅将幸福美好的“个人梦”与兴盛富强的“国家梦”交织在一起,也与世界各国的梦想相通。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还提出了与地区各国共同谋求持久发展,共同构筑“亚太梦”的主张。
由此看来,“中国梦”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也是一个兼容中国与世界的综合外交大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
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期间,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2年2月,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访美期间,就倡议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庄园会晤”时,正式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并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阐释了其内涵。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元首“瀛台夜话”之际,习近平进一步建议中美两国应从“加强高层交流”“相互尊重”“深化交流”“管控分歧”“包容协作”和“共对挑战”六个重点方向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利益共享,责任分担,共存共荣的国家关系。其实,“新型国际关系”并不仅用于描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也适用于中国与其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间的关系。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两国领导人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近平访问印度时,与印度新任领导人达成了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共识。
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共同体:加强团结、拓宽合作
2013年3月,习近平访俄时提到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此后,他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突出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坚持同舟共济”“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访问东南亚国家时主张,中国与东盟国家要共同努力建构“命运共同体”;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谈及中国的内外安全时,习近平还提出“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通过一系列对外政策宣示,“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关系的基石。中国与周边正在通过合作切实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循着习近平的出访行程不难发现,“共同体”概念还延伸到了世界其他地区。访问非洲时,他多次提出中国与非洲国家处于“中非命运共同体”之中;在中阿合作论坛上,他提出要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与巴西总统罗塞夫会晤时他说,中巴“两国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再次提出中国与拉美要努力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如果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与发达国家则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习主席在访问欧洲期间指出,要“打造中德利益共同体”,进而强调“中欧是发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的“共同体”外交针对不同地区各有侧重。对周边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强调命运共同体,同发达国家则着重于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从而既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又拓宽了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正确义利观:兼顾才能兼得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之后访问非洲时,他再次强调这一义利观,并指出这一理念不仅是对非洲,也是中国对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承诺。2014年7月访问韩国时,习主席还指出:“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2014 年 7 月,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
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对中国的义利观做了精炼概括:“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提出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在外交上获得道义的制高点。中国外交的这种义利观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丰富了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和中国外交思想的内容。
2013 年 6 月 3 日,正在哥斯达黎加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走访当地农户
一带一路:陆海并举的战略性设计
2013 年9 月7 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倡议亚欧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月后,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发出了通过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是国家对外关系的战略顶层设计,其地理范围涵盖亚欧大陆和印度洋-太平洋,气势恢宏,呈陆海并举交相呼应之势。它也成为继“中国梦”概念之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又一大外交手笔。
2013年11月通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将给中国和相关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将进一步通过强化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经济上的互联互通,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并通过中国与各国间实现战略对接,使中国与亚欧非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深入发展,进而通过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和欧洲文明间的合作与交融。
“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
周边外交战略全面展开之际,中国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理念?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给出了答案——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2014年,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他又一次强调要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他以亲、诚、惠、容四字来定调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使其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标志性方针政策,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提升到情感高度,打上亲情的烙印。
其实,习主席在出访周边国家时的言行,无不体现着他对“亲、诚、惠、容”四字理念的践行。赴俄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为邻居捧场,“走亲戚式”到访韩国和蒙古国,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都体现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邻里亲情。
而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非洲时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亦为异曲同工。
亚洲安全观:指导维护区域安全
2014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亚洲安全观”的概念,主张“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在后来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他又再一次强调应“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亚洲安全观”的提出为中国与亚洲国家共同维护区域安全提供了一整套安全理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将为维护亚洲长久的和平稳定发挥指导性作用,标志着亚洲各国在构建亚洲安全合作平台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