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建街道“协管队” 协管员“脱离”职能部门

27.06.2015  16:46

本市将启动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由街道统筹管理交通、城管、计生等领域的协管力量,并组织联合执法。

今天上午,《法制晚报》记者从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成果交流会上获悉,北京近日将陆续出台系列文件,包括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等。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宋贵伦介绍,本市将于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4个系列文件。以此为标志,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其中,在《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将街道职能定位为“加强区域党建、落实公共服务、统筹辖区治理、组织联合执法、指导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其中,主要从发挥街道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综合协调作用角度,提出进一步把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的职能下沉到街道、进一步理顺街道与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街道统筹管理各类协管力量,此外,还将建立健全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体制创新。

同时,对于街道统筹各类协管的内容,本市早在2013年初就开始酝酿。包括交通、城管、计生、民政等领域在内的各类协管人员,未来将逐步推行统一归入街道办事处管理。

具体来说,各类协管员队伍管理权要从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统一由工作所在的街道、乡镇统筹管理使用,有关职能部门则主要负责对协管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此外,还将建立协管员队伍总量控制、准入与退出、待遇保障等机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并将进一步规范协管员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

延伸 “网格”将全覆盖

自2004年起,北京市先后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和社会治安网格化体系建设。

本市提出2015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网格化体系建设全面覆盖;到2016年底,基本实现城市管理、治安、社会服务管理“三网”融合;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市网格化体系一体化运行。(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