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区边上的河将受益“水十条”
我家住在北京天通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小区南边的清河,遗憾的是这条河的水质很差且感官不佳。作为一名从事水环境规划的研究者,我可以将长江、黄河的水质数据在大脑中转换为波光粼粼的画面且心向往之;但作为一名城市居民,我更加关心清河的水质状况,因为它是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称“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还规定了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等,均要向社会公布,确保公众知情和认可。这意味着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改善重点不再局限于大江大河,而更加关注公众的诉求。
黑臭水体治理被认为是“水十条”中难度最大的任务,困难在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生态水量缺乏、水体的生态空间被挤占严重、底泥释放的负面影响长期存在等。
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我国不乏先例。2013年2月,浙江某企业家发微博称,温州市瑞安仙降街道一河流工业污染严重,并悬赏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此事在当地乃至全国影响甚大,温州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水体综合治理的行动。今年10月我出差去温州,听当地人说,在全市的471条黑臭河流(河段)中,已达到浙江省消除黑臭标准的有449条。我看了其中9条,总体治理思路是在控源截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河段实际,或增加生态水量,或实施河岸生态拦截,或河道内充氧曝气,或用生物浮岛吸附营养物质,可谓因地制宜。听说现在没有悬赏也有人敢在河里游泳了。
“水十条”印发以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出台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政策》也在今年9月广泛征求意见,黑臭水体的全面排查工作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陆续展开。顺便说一句,我家边上的清河沿岸截污工程正在实施,临时性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在运行。虽然效果如何有待时间检验,但却值得期待。
(王东,作者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规划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