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新就业大学生租房选择:尝试“租房券”
去年5月份,我市四大片区的公租房面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就业大学生等开放申请,整整一年下来,共发放公租房1100套,其中新就业大学生申请的有650多套,大约占到一半。
虽说有公租房可供选择,但是每年全市新增新就业大学生接近10万人,他们需要更多的租房选择。记者了解到,我市正在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公租房的选择余地,也有专家提出尝试“租房券”等更多样化的形式。
原因分析
地点相对偏远,门槛相对较高
地点相对偏远,门槛相对较高
“申请的人并不多,多是单位离片区不远的刚工作的年轻人。工作前三年的小年轻,交际需求大,很多正处于谈恋爱阶段,有不少来问过地点后就放弃了。”市住房保障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算了一下,到这四大片区如果开车,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从市中心过去大约半小时;但是如果坐公交,通常要一趟公交加一趟地铁,有时下了地铁还要再倒一班公交,一趟出行至少1小时。”在我市一家装潢设计公司上班的张宁最近一直在研究公租房,但是在反复“盘算”之后,还是放弃了。
此外,按我市的政策,新就业大学生目前还只能以单位名义来集体申请公租房,并且这个单位员工得在200人或者纳税额2000万以上,同时不具备自建宿舍的能力。新就业人员得先向单位申请,工作不满5年才有资格申请。
现象调查
四大片区的公租房供应充足
新就业大学生申请热情不高
解决方案
地价优惠激励,让更多企业、园区、高校参与公租房建设
“房子问题是我们找到工作后最关心的问题了,先考虑租房,工作几年攒点钱后再买房。”28所工作的一工程师表示。
在南京工业大学所做的《新就业大学生对公租房需求的调查分析》中,70%的新就业大学生选择先租房过渡,其中还有7%表示愿意一直租房。
市住房保障中心近日到28所、14所等高科技企业开展关于保障房的政策介绍,提问环节非常热闹,年轻人抛出许多具体问题,“我被团团围住,到了下班时间,大家的问题还没问完。”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秦玲介绍。
新就业大学生们对公租房的兴趣很大,可实际申请的并不多。据介绍,我市上坊、花岗、丁家庄、岱山四大保障房片区,目前共配备了1.1万套公租房,从今年1月1日起陆续入住,一套40平方米左右的单室套月租金不到400元。自去年5月份启动公租房申请以来,已申请到公租房的新就业大学生约1900人,共653套,占到公租房目前发放总数的一半,其中大部分是两人或4人一套的单位宿舍形式,申请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苏宁集团、28所等单位工作。
当前,我市正尝试各种方式来扩大公共租赁房的供应量。
前不久出台的《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积极引导各类园区和民间资本参与公租房建设,对于工矿企事业单位和住房困难职工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
“鼓励更多企业、园区、高校在规划新项目时就考虑到员工宿舍,这些宿舍可以享受到我市保障房建设的相关优惠,如在地价上,与建设普通商品房相比,会有大幅优惠。”市住建委保障处介绍。据了解,目前河海大学等高校正在着手申报建设青年教师公寓项目,在各个区的紫金科技园区的规划之初,也都有人才公寓的配备。
此外,“今后在部分开发地块出让时,将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作为前置条件。”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商品房中将按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房,公租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左右,这也是扩大公租房供应的有利形式,有需求的企业还可以与开发商探讨运作模式,共同建设,将配建的一部分作为其员工宿舍。
专家观点
不妨试试“租房券”,管理成本低,覆盖面更广
除了给新就业大学生建公租房,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吴翔华则提出另一种思路:发放“租房券”。
“政府投资建房要占用大量资金,并且在后期管理成本较高,如果推行‘租房券’,问题就简单很多。”吴翔华说,政府只需限定对新就业大学生的补贴数额和申请条件即可,符合条件的人把“租房券”领在手里,可以选择现有的公租房、单位宿舍,也可以选择租私房,最终只要由房屋的提供方凭“租房券”以及相关租赁合同,到政府部门设置的窗口将“租房券”兑换成现金即可。
这种方法操作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公平。政府在制度设计时,针对不同学历以及人才特点,制定出不同补贴标准。当然,这一政策还需要租房市场的规范,私人房东需要到房产部门备案,并且双方需要正规的租赁合同。据介绍,无锡已于前年出台了相关政策,博士、硕士和学士每人每月分别补贴800元、600元和500元,领取期限为2年,无锡市财政为此每年支付1亿元资金,每年有望惠及万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