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水务局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息烽集中营积极争做红色基因传承者
7月17日,水务局党总支组织水务局和贵州水务正安有限公司在职党员参观贵阳息烽集中营,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如今,这里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7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座人间的“魔窟”,千余名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在此饱受非人的折磨。
息烽集中营,位于我省贵阳市息烽县城南的阳朗坝,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的秘密监狱,当时对内称“新监”或“大学”,对外挂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其方圆300米内灌木丛生,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即便飞机在天空盘旋,也难发现其踪迹。身临其境则阴森恐怖,寒气逼人。
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销,一千多名革命志士就在这所“大学”里承受着来自人间魔鬼的折磨,其中有600多名仁人志士在此被秘密杀害,小说《红岩》中的疯老头华子良原型韩子栋、“小萝卜头”宋振中以及罗世文、马寅初、黄显声等知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曾被关押于此。
听解说员介绍,在集中营旧址,“犯人”的通铺,每人限制在一尺三寸范围以内,人挤人根本无法翻身。为了使被关押者“反省”“投降”,军统特务们使尽了种种酷刑,其中“吃汽水”、“坐飞机”、“半边吊”、“老虎凳”、“点天灯”、“披麻戴孝”等更是令人发指。
虽然军统特务把息烽集中营变成了人间魔窟,但我们在这里却看到了先烈们与特务展开的一幕幕不屈不挠的斗争画面,听到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之歌。
在迫害与反迫害、软化与反软化的斗争中,息烽集中营中的革命志士始终把监狱当作特殊的战场,与黑暗和反动进行着殊死的较量,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诗篇,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希望组织上经常注意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保持党的纯洁。”(许晓轩临刑时遗言)看了很多的图片,听了很多的故事,犹如重读一部血与火交织的史册。革命先烈在这黑暗的囚牢和敌人的酷刑面前,英勇不屈,正气浩然,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不朽的革命气节,催人泪下,令人感怀。
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尽,囚牢的阴霾早已扫除,但时光带不走先烈们的英名,他们的事迹早已鲜活在人们心中,“息烽精神”将永远涤荡心灵!
看完集中营旧址后,全体党员在纪念碑前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然后驱车前往关押杨虎诚将军的玄天洞。1938年10月至1946年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曾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被关押长达八年之久。
结束红色之旅,回到工作岗位上,集中营内的见闻依然萦绕心头,不断泛起涟漪。和平年代,我们有着什么样的使命感,应该坚持怎样的党性,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作风?参观的党员同志们普遍认为,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一路经历的腥风血雨,牢记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用铁的纪律约束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耕耘”,争取为正安水务事业发展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这就是局党总支组织参观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撰 稿:聂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