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和成效

26.11.2014  12:02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工作时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并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确保粮食安全,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保障粮食安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一年来,山东省科技系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宏观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山东省科技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指示要求,着力在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农业科技创新计划和农民致富工程等方面加强宏观指导,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核心,以农业科技人才团队为支撑,在粮食安全保障、种业科技创新、品牌农业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措施,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实现突破,为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指示要求奠定基础。
      二、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为确保粮食安全,在保持现有高产粮田稳定增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中低产田的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山东全省尚有近6500万亩中低产田,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区还有900多万亩盐碱地尚未开发利用,中低产田改造增产空间较大。在科技部门牵头组织下,通过开展协同创新,联合中科院以及省内农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集成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土壤改良技术、生物菌肥、种植制度等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试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在以东营、滨州、德州为主进行的12.9万亩试验田上,2014年小麦夏收实现了平均亩产800斤、最高单产1072.8斤的收成,实现了在含盐度为0.3%的盐碱地上大面积种植小麦的试验目标,改写了盐碱地不能种植小麦的历史,也为全国中低产田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农业科技创新可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协同攻关。科技部门结合山东实际,发挥山东产粮大省示范作用,继续为粮食安全做贡献。2014年,采取重点规划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实施“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确保全省小麦持续稳产增产。通过完善现代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到2020年培育出产量潜力达到820公斤/亩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系),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推广、高产创建示范带动,累计推广3000万亩、增产小麦30亿斤,推动全省小麦持续稳产增产,助力全省新增百亿斤粮食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巩固山东小麦实验单产水平在全国的领军地位。为推进此项重点工程的实施,组建以赵振东院士为首席专家,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单位高端创新人才参与的协同攻关团队,重点突破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品种培育等关键配套技术。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支持创新人才团队建设,2014年启动实施了“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授予10名种业人才泰山学者种业计划专家称号,成为全国率先利用人才品牌凝聚高端种业人才的创新典型。其中,赵振东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获此殊荣并得到科研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公共研发平台建设
      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在源头创新、工程化技术研发与推广、开放共享与服务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农业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全省已建有农业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农业科技园区6家,园区和工程中心数均居全国首位;建设有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9家、重点实验室48家。健全完善了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平台体系,培养了一批以余松烈、束怀瑞、于振文、赵振东等四位院士为代表的农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了金正大缓释肥、冠丰种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了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2014年,冠丰种业建成了全国首个农作物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研发的“农作物多控不育技术体系”,被称为杂交育种的第三次革命。良星种业培育出小麦、玉米审定新品种5个,其中小麦新品种良星99成为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育成的国家标准对照品种,全国第一个在三个不同生态区重点推广的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金正大缓释肥公司依托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缓控释肥技术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轻面源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成果转化规模和覆盖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加速农业良种推广应用,支持在寿光建设了果蔬种权与产品交易平台,将传统种权及产品交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探索建立从果菜品种权到种子、种苗及农产品的链条式新型交易模式,使寿光成为国内最大的蔬菜种苗集散地,全国60%以上的蔬菜种子、种苗来源自寿光市,以知识产权为主体,拓展了蔬菜产业创新融资渠道,加快蔬菜产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五、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改革农业科技计划的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计划指南的指向性,改变过去碎片化的项目组织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省农业良种工程组织管理与资金投入的意见》,建立公开、透明、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的项目立项程序。允许国家或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第三方申报。资金投入由无偿拨款转为更多地采用无偿资助、先导资金、后补助、绩效奖励等支持方式,放大了财政资金效应。
      二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改变过去碎片式支持方式,集中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现代物流和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培训职业农民和致富能手,带动地发财政增收、农民致富。
      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依托山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科技型农业企业快速发展。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融资增信等市场化手段,支持创新型农业企业获得社会资本支持。
      四是采用“先导资金搞示范、贷款贴息扩规模”支持方式,带动陵县、巨野推广菜菇一体化温室大棚,提升绿色蔬菜种植水平,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五是认真落实《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试行)》(鲁政发[2012]45号)。鼓励科技成果作价入股,鼓励和允许企业从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中按比例提成奖励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六是依托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省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11个农业信息化专业服务系统,建设了2000多个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立了3000余人的省级信息化服务专家和基层信息员队伍,累计提供面对面信息服务500多万人次,为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通过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技人员学历提升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设岗位等计划,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与基层推广队伍建设,已累计扶持10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参加了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显著提升了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了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